■ Mary J. Yerkes 著 ■ 曉愛 譯

“危險!殺蟲劑!請大家小心,特別是孩子和寵物遠離此地!”,下午遛狗的時候看到路上的這個警示,我立即左轉,很小心地牽著我的狗狗離開這個有毒的區域,繼續我們的午後散步。因為這個路邊標示,我忽然想到:“如果來往的人也帶著這樣的標示是不是挺好的?諸如‘危險:有毒的。’‘警告:前方有破壞性衝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挺好的。因為破壞性衝突來自不健康的人和關係。在破壞性衝突發生的地方,你常會看到一些關係模式,比如:殘忍、忽視、控制、冷漠,甚至還有虐待。破壞性衝突與健康的分歧的不同在於它涉及到不健康的溝通模式。破壞性衝突來自於那些始終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撒謊,合理化,否認,只道歉而不改變行為,怪罪他人而不承擔“自己的”問題,以及習慣自我防衛而不接受坦誠溝通的人。這就像吸毒一樣,長期處於這種情緒上、精神上,甚至身體上的破壞性衝突,最終會將你置於死地。
聽聽大衛怎麼說。

破壞性衝突
大衛一直掙扎於克服破壞性衝突對他帶來的危害中。他在一個衝突惡化於情緒、言語甚至身體虐待的家庭中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認為自己所承受的這些對待都是“正常的”。大衛說:“我在大學的時候接受了基督,主耶穌幫助我饒恕那些虐待我的人,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健康的關係。而不幸的是虐待我的人並沒有改變;多年來,我都無法處理這些情緒上的影響。”為了克服因長期不健康的衝突帶來的破壞,大衛參加了教會的憤怒管理課程,得到一位導師的幫助,並持續去看基督徒心理輔導,這位輔導幫助他將聖經的真理應用到認識自己和人際關係中。他說:“雖然虐待我的家人們沒有改變,但是我已經改變了。”。

如何處理破壞性衝突
《情感上的破壞性關係:察覺它,終止它,勝過它》一書的作者——臨床社工萊絲莉維利克 ——她也在幫助那些和大衛一樣的人,根據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五到十七節的內容,提出了處理破壞性衝突的三個步驟: 說出來: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五節)維利克指出:“上帝呼召我們成為和平締造者,而不是維持者。”,她認為追求和睦可能意味著,為了實現真正的和睦需要冒著面對衝突的風險(參看詩篇三十四篇十四節;希伯來書十二章十四節)。
說出來和發洩是完全不同的,後者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應該在花時間禱告和二人充分準備之後,用愛心說誠實話,用溫柔謙卑來對待那個人(參看加拉太書六章一節)。

站起來:
“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馬太福音十八章十六節)
上帝呼召我們抵擋罪惡、欺騙、虐待和不道德。當別人對他們的罪視而不見的時候,上帝呼召我們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在你身邊有支援你的人或是在教會時,可以說出:“我不會繼續生活在“恐懼中”或者是“被欺騙”或者是“被侮辱””。


退出來:
耶穌說:“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七節)。
在聖經時代的文化中,猶太人不會與外邦人和稅吏有很近的個人關係。維利克提出當某人拒絕回應我們的擔憂時,關係就改變了。“如果一個人不尊重你的感受,不關心你,不尊重你,也不誠實的話,就不要和他交往。”當我們從這段關係中退出來時,會減少傷害,也是給對方時間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和這段關係。這要告訴我們的是:“上帝和我們都不能接受一種有罪的、破壞性的行為模式。”。
她指出,即使我們覺得有必要從一種處境中退出來,但是,上帝仍然呼召我們要去愛。使徒保羅說:“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哥林多前書四章十二節)。同樣在羅馬書十三章十節中,他說:“愛是不加害與人的。”。
因此,當我們學會識別破壞性衝突,將上帝的話語應用於我們的境況中時,我們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它在我們生活中的傷害。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受害者變成了得勝者,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中也能榮耀上帝!

(@2017 Focus on the Family. Used with Permiss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www.focusonthe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