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Ranson Jacobs 作 Larry 譯

就像許多來自重組家庭的孩子一樣,內森過著不斷搬家的生活。他的生活意味著兩對父母、兩幫兄弟姐妹和兩張不同的床。

“現在我終於不用再搬來搬去了!”,這是我侄子內森在上大學的前一天晚上,興奮地說到他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即使只是一間宿舍。自從他 11 歲父母離婚開始,內森的生活始終離不開行李箱。因為他的親生父母共同撫養他,他們把他的時間分成在兩個家庭度過———幾天在媽媽家,幾天在爸爸家,這樣一天天一年年過著搬來搬去的生活。
“每當媽媽爸爸或者是繼父繼母叫我打開行李時,我就會上樓,把包裡的東西都攤到地上,”內森說: “我心想,何必多此一舉呢?反正幾天後我又得離開了。”

環境轉換
如同許多來自重組家庭的孩子一樣,內森過著不斷轉換環境的生活。生活意味著兩對父母、兩幫兄弟姐妹和兩張不同的床。這也意味著在不同的規則和習慣之間切換,他同時擁有兩個家,卻經常覺得自己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個。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孩子在兩個家庭之間來回奔波時所承受的壓力。
孩子們渴望穩定。如果沒有穩定感,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物品和空間產生“地盤”佔有欲。他們所擁有的“東西” 成為他們安全感的來源。
我記得一個叫喬希的小男孩,他是我在一個營會中輔導的對象,在他看著媽媽帶著繼兄走進房間時,喬希的眼裡充滿了淚水。
“他穿的是我的新襯衫,”他抽泣著對送他來營會的爸爸說, “那是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媽媽怎麼能讓他穿?”
對於已經和同父異母兄弟共度一生的喬希來說,即使只是失去一件襯衫,也會讓他覺得自己被出賣了。

減壓之法
作為父母,您可以幫助孩子感覺自己是家庭中有價值的、被看重的成員,並且採取措施減少孩子來回轉換家庭所造成的壓力:

  • 建立歡迎儀式。儀式提供了一種情感聯繫,因此孩子們可以將自己融入不同的環境,例如特別的握手、擊掌或擁抱。
  • 看重並保護每個孩子的空間和物品。分配各人獨有的存儲位置,並要求兄弟姐妹不要去碰其他孩子的物品。
  •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給孩子做選擇的權力,讓他們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權。
  • 分配家務和責任。當孩子們為日常家務做出貢獻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受歡迎和有價值。
  • 在冰箱上放一個行事曆,這樣大家都清楚每個人的來去時間。
  • 爭取所有孩子都在場時,再一起參與計劃大型的家庭活動。
  • 讓孩子與親生父母單獨共度美好時光。
  • 意識到一些親戚會偏袒與他們有血緣關係的孫輩、侄女和侄子。向可能感到自己被忽略的孩子們解釋事情的原委,並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對您來說很特別。
  • 最重要的是,每天祈禱您不會忽視任何孩子的需要。祈求上帝讓您更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天賦、才能,以及他的喜好。這樣盡可能地了解每個孩子,您會真正地珍貴他們的本相。

“One Child, Two Homes” by Linda Ranson Jacobs, Larry 譯. Copyright © 2022 Focus on the Family.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 Originally authored by Linda Ranson Jacobs in English and published at focusonthe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