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維仁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Dr. Dan Goleman所寫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出版後,立即在美國造成了轟動,被《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連續兩年評為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緊接著這本書又先後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台灣等亞太地區與國家造成了轟動。

為什麽Dr. Dan Goleman這本書會一下子變成這樣搶手,這麽的熱?我常告訴我醫學院的學生,人生中若想要有幸福的關系,成功的事業,每個人都必須要發展兩種重要智能:一個是專業智能,這是大家都了解的,例如上醫學院或其它科系,學習能貢獻社會並藉以謀生的專業技術。如果可以把這第一種專業智能過度簡化,把它簡稱為「IQ」的話,在較大的公司或組織中,我們常會看到許多「IQ」 150,絕頂聰明的人,竟然要報告給 「IQ」只有 100的上司,為他們工作。這是怎麽回事呢?原來,這些上司們常有另一種智能,他們有較高的情感智慧,或簡稱為「EQ」。有人花了二十年的工夫,長期追蹤調查二十年前哈佛大學的一批很優秀的學生,今天誰最成功?誰的收入最高?結果竟然發現,最成功的,並不是當初IQ最高,學業成績最好的那些人!其實你不妨想一想:當初你的同班同學中的第一名現在的情況如何?同班同學中最成功的又是那些人?看看與上述調查有何差別。

EQ對于人生兩件最重要的事情──事業和愛情都有巨大影響。到底EQ是甚麽?簡單說來,是一個人:

1. 了解自己內在情感世界,正確解讀各種複雜情緒的能力。

2. 了解他人內在情感世界,正確解讀他人內心各種複雜情緒的能力。

3. 疏導與處理自己各種複雜情緒的能力。

4. 疏導與處理他人各種複雜情緒的能力。

在研究一些當代最成功的人時,發現這些人通常都有相當好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他們通常對自己有較好的自我了解,也比較能夠了解周圍跟他一起工作的人,他通常比較會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比較會處理他周遭人的情緒。要成為一個好領袖的必要條件,是能了解人,能與人建立有意義的“愛的連結”(“Meaningful Connections”),懂得怎麽樣鼓舞大家的士氣,也懂得如何讓大家達成共識,這些都需要情感智慧。

若要發展情感智慧,可以常常問問,你有沒有辦法了解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有沒有辦法用情感詞彙,來描述你現在心裏的感受或是別人的感受是什麽?你有沒有辦法分辨一些很複雜的情緒?當你從一個情緒演變到另一個情緒時,你了不了解這些情緒的進程?你現在所感受的是什麽?除了知道之外,你有沒有辦法表達它?比如有位父親剛剛過逝的人,看起來很憂郁的樣子。親友們關心他,問他的感受,他卻什麽都講不出來,只會說:「不知道怎麽回事,覺得頭好痛,昨晚睡覺的時候都睡不著,也沒有胃口,頭昏昏的,不知道是不是神經衰弱?」原來,他沒法用情感的詞彙來標明喪父之痛的各種情緒,只會用身體化的語言表達出來。許多中國人都是這樣,只要看看現在中國的廣告,大多是要我們吃人參,要補腎,要吃豬腦補腦等等,我們喜歡把情緒身體化,因為我們沒有甚麽情緒的字眼來表達我們內在的各種感覺。

在下一期我們會繼續更深刻的討論人的「情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