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 真

雖貴爲總統親信顧問,但她不滿意自己身爲母親的角色,終于她做出了抉擇……

據美國「工作媽媽」雜志的報導,家中有十八歲以下孩子的美國家庭,出外工作的母親有兩千六百萬。職業婦女幾乎占了全美工作總人口的一半,因而,婦女爲了兼顧家庭與職業而産生的沖擊也一直存在著。

工業革命和經濟的需求,將婦女帶出家庭從事生産。母親爲了家人和孩子的食物出去工作本是無可奈何的事。但當今的婦女不一定是爲了生活上的困難出外工作的。受過高等教育和能力較強的婦女,在家中照顧孩子,與柴米油鹽爲伴似乎浪費了多年的專業教育和能力。爲了提高生活品質,或是爲了取得某些工作上的福利,婦女在職場上爭得一席之地,也是合情合理的,種種因素使得婦女外出工作的風氣蓬勃起來。

卸下高職重責
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美國路透社新聞有一則報導,內容如下:「婦解運動第二波在美國推動了三十年後,女政治家、法官、醫生和律師比比皆是。但衆目所矚的總統親信顧問凱倫休斯,上星期宣布她將離開白宮的職位,與家人回德州老家的新聞引起了一些不小的回響,促使人們再度考量這一路走來,婦女是如何地在維持著職業與家庭之間那敏感的平衡點。」

凱倫休斯的正式頭銜是「總統咨詢顧問」,而她實際的工作卻絕非這個職稱所能代表的。在白宮,她被要求參加每一個會有重大決策的會議。總統發表的每一篇講詞都需經她過目,甚至改寫,她隨時幫助總統在任何場合做出最理想的表現。她是布什總統的左右手,是總統每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白宮的任何消息都由她和手下的四十幾位傳媒部署嚴格掌控。她擁有與布什總統相同的待人處事的理念和價值觀,而且能讓總統用最代表他自己又合宜的方法表達出來。九一一事件以後,她在華盛頓和倫敦設立了「聯盟信息中心」以掌握賓拉丁及其它國家對美國的評論。她又帶領呼籲世界各國注意阿富汗婦女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以緩和人們對于美國攻打阿富汗的反感。

休斯女士與她十五歲的兒子羅伯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她經常一邊教導兒子數學,一邊替布什總統寫講稿,也常參加兒子的棒球比賽,每星期三她必提早回家與家人在一起,但她仍不滿意她自己的母親角色。

回家相夫教子
休斯女士有高瞻遠矚的智謀,剛毅的決斷力和魄力,她運籌帷幄,面面俱到,國內的人公認她的工作是無人能替代的。如此強而有力的女子難道不能兼顧家庭與事業﹖她爲何放棄這駕馭天下的殊權與重任而回家相夫教子呢﹖

女性主義可能把她勾繪成一個爲了母職而犧牲自己才能和事業的受害者。心理學家也可以分析說,做到了這世界強權最大國家的領導人物,休斯女士在她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得到了心理上自我成功的滿足,可以急流勇退去追求其它理想。而休斯女士的答案卻是:她的先生與兒子不喜歡華盛頓,他們想家,她需要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相處。 當有人問休斯女士如果她是一個男人,她是否會離開這個工作,休斯女士的回答是肯定的。她指出不久前白宮的另一個例子:在一九九五年柯林頓在位時,白宮的會議常常不准時開始,而且開會時間每每拖延至深夜,威廉.蓋爾斯敦因而辭了他的工作。身爲一個學者,窮盡一生在社會福利,重整教育等爲國服務的工作,如今升到最高國策顧問是他夢寐以求的,然而,爲了與他十歲的兒子有時間相處,蓋爾斯敦想盡辦法調整他的工作時間。他甚至讓兒子早上六點起床以便與他有些優質的相處時間。但他發覺自己仿佛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蓋爾斯敦說,最令他害怕的不是兒子埋怨他不能參與兒子的棒球比賽,而是久而久之,孩子對于父親的不在場已習以爲常而放棄了對父親應有的盼望。

所以當蓋爾斯敦被問到休斯女士此舉是否明智時,他肯定地說﹕「當然﹗」他並用以下的故事鼓勵休斯女士,蓋爾斯敦現年十七歲的兒子以撒拉最近看了一本關于柯林頓總統的轶事上如此寫到﹕「有一天蓋爾斯敦參加難得與總統一起開的會,會議延遲了兩個鍾頭,他遞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我答應我兒子參加他的少年棒球比賽。就毅然決然地走出會議廳。」以撒拉爲此對他的父親更加敬愛。

三四十年前,社會環境仍是傳統而單純的,只要在家庭中有原則地教導孩子,即使父母二人都出去工作,孩子頂多書念不好,但少有吸毒與性關系混亂等等問題。

傳媒掌控的世代
而現今這個世代,人的生活模式是以經濟發展爲依歸,忙碌的生活,使我們像天竺鼠般,每日在以物質文明爲指針的大轉輪上跑個不停。

在這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中,一般人似乎沒有時間或意願安靜下來去思考和辨認,如今的文化和潮流已是如何掌控著我們個人或家庭。當人們欣然地擁抱日新月異的科技,向著物質昌明的遠景大步邁進時,道德、責任以及待人處世的美德就被忽視甚至一步步拋到腦後去了。

不道德的觀念與畫面登堂入室地進入客廳中的電視和孩子書桌上的計算機。祖父母和親友鄰裏的傳統價值觀已被娛樂界裹滿糖衣迷惑人的形象所代替。傳媒成爲現代孩子最親愛的褓姆,孩子快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將計算機操縱自如,他們從計算機遊戲中和電視上所得到的認識是﹕暴力和金錢是權威的代表,性關系混亂是正常的生活模式。

曾在自然曆史博物館的一個影片中看到,某種水鳥的雄性伴侶在母鳥孵蛋和喂養下一代時,寸步不離地守衛在鳥巢周圍以防止弱肉強食的悲劇。動物尚且如此地有責任感,而自命萬物之靈的人類,能建造堅固的房屋使豺狼野獸無法入侵,其得天獨厚的智能所發明的計算機電視,卻又熱情地邀請各種邪惡勢力日以繼夜地在起居室中與孩子共舞。

爲了不讓孩子被這失去標准的混亂文化所吞噬,父母隨時隨處的督導和管教是刻不容緩的事。

要治國先齊家
你能說休斯女士不了解孟母三遷的苦衷﹖你能說蓋爾斯敦認同不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豪情壯志﹖他們顯然都清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人類安身立命的優先次序是放諸四海而皆准的。他們知道有健全的家庭才能鞏固安定富強的社會,他們也認定:沒有任何事業的成功能彌補婚姻與家庭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