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大衛 著 ■ 劉建慰 譯
與已離異了的前妻打交道的確是項挑戰。盡管分道揚镳已久,殘留在心底深處的傷痛與矛盾依舊揮之不去,但就要做好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的天職而言,兩人就當力求合作,發揮團隊精神。
自從一九八六年離婚以後,我與前妻芭布拉之間爲了唯一的兒子亞倫經曆一段長久的鬥爭。
展現關懷
一九九一年,我們已離婚五年,彼此間終于建立了些許信任,有一天突然接到她的電話,告訴我她流産的悲訊。
講完了電話,我的心思起了相當大的變遷,我立刻體會到她不再是我的妻子,但她仍是我兒子的母親。
打從那時起,我與兒子亞倫之間的互動,就不再單單只牽動我們兩人而已,芭布拉也成了整體的一環,一幅完整拼圖的一片,我也得著了智能而能與兒子及前妻扮演微妙的,三足鼎立的關系。
雙贏兩全
乍聽起來既簡單又明了,但是到底如何使之奏效呢?
「你好嗎?」「你的工作還順利嗎?」最初這些問候的話可以說是講者虛僞,聽者生硬,可是發現問候多了,也慢慢顯得實在又自然了。
在彼此的互動當中,總是會有一些特殊或意料外的改變,幹擾了對方原預定並安排好了的節目,所以在開口要求之前要先想好彌補的方案,這樣才能使她欣然同意。
偶爾芭布拉要帶亞倫在「我的時間」裏去參加她的家庭活動,有時我也不巧要在「她的時間」裏帶亞倫去看特別的運動比賽。在這種情形之下,就必須作個兩全雙嬴的方案,例如:「你讓出你的周四晚上,我就以我的周五晚上爲交換,由你與亞倫相聚。」這才算是合情又合理的方法,使每個人都能兼顧自己及對方的需要。
彼此尊重
在這裏也慎重的向男仕們進言:洞察對方可能遇上的財務短缺,千萬不要讓前妻開口「討」那張自己當主動寫的支票,這是我們當盡的責任之一,理當也優先處理。
在此也向女仕們建議:不要在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上耍花腔,一定要計算好前夫甚麽時間來接孩子,把一切打理妥當,來了接著就走。盡你一切所能不要讓他等待,其實那就是浪費他與孩子相聚有限而又珍貴的時間。
在孩子的管教方面,更要合作無間。亞倫上了初中,上課時愛講話,讓老師氣急敗壞,他辯解說是別的同學找他的,我立刻認爲必須去見老師。可是芭布拉曾作過老師,她認爲先要在兒子身上對症下藥,她建議的處方是兩個禮拜不許看電視、電影或沒有零用錢,結果證明芭布拉是正確的,亞倫從此知道,多言多語的行爲是要付上蠻大代價的,他因此有相當大的改進。
相互支持
亞倫十五歲時,我與芭布拉注意到他不聽從媽媽話的次數遠超過不聽我的,于是我和前妻立刻訂定新的遊戲規則:
1.他對媽媽的言行舉止就等于是做在爸爸身上一樣。
2.如果媽媽處罰扣他零用錢,爸爸的這一份也照扣,媽媽不准他看電影,爸爸也絕不網開一面。
媽媽與爸爸的溝通管道隨時要通暢無阻,其目的于是要在處理他的問題上攜手合作,並且共同執行。最要不得的,是前夫與前妻以孩子爲武器,進行親情拉鋸戰,這是極爲自私的行爲,對孩子的傷害會影響他的一生。
離婚固然不幸,若能保全孩子的健康人格與自尊,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Coinsider the Other Parent」, David Ettinger 著,劉建慰翻譯改寫。Used by Permission of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