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da Weber 著 ■ 黃淑俐 譯
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讓孩子感受你做母親的喜悅——富蘭克林
有一個常識告訴我們:品學兼優的孩子不會自然産生,他們通常成長于願意重視母親角色的家庭——啓發孩子的心靈與智慧是為人母者理當優先努力的目標。
母親在孩子小時候應把精力放在家裏還是工作上?這是當今一個很敏感的話題。我們常聽見外出工作的職業女性說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工作上會顧不了孩子,心裏是如何內疚;我們也常聽見全職媽媽抱怨說家人輕看她們在家中的付出。
坦率地說,這問題沒有標准答案。但我們可就以下方面予以探究,我也願意坦誠分享我的看法。
小女孩玩什麽?
不久前,有一個幼兒園園長給我講述了發生在小女孩們身上的普遍現象:現在的小女孩做扮家家遊戲,不再像過去那樣有人當爸爸,有人當媽媽,而是模仿母親把洋娃娃放在一邊,自己去辦公室、銀行、旅行社上班。這種現象源于她們的媽媽忙于工作,太早把孩子入托,每天匆忙地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來,筋疲力盡地接孩子回家,到了晚上為了處理自己的事情,又把孩子交給保姆。太多的母親放棄了親自養育孩子的機會,自己不重視母親的角色,不將母親的角色視為一項珍貴的權利。
一生第一個愛的對象
當我看到一份教育專家針對一些很小年齡就被入托的小孩子的研究報告時,感到很痛惜。這份報告著眼點沒有放在對幼兒園優劣的評價上,而在于母親缺席所造成的影響。因為無論幼兒園有多棒,孩子最需要的還是母親。
教育專家指出,在幼年的時候,小孩對母親的需要遠超過對保姆、玩具或是所有的物質享受。很多證據顯示,如果嬰兒在一歲以前每周有超過二十個小時由別人照顧,即使這人是稱職的保姆、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孩子將來還是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許多人以為嬰兒懵懵懂懂,只要吃喝拉撒等“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就可以順利成長,卻不知若缺乏足夠的母愛滋養,孩子將來極有可能變得沒有安全感,出現許多性格上的缺陷。
弗洛依德形容小孩跟母親的關系是“獨特、無法比擬、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愛的對象,永不改變,並且影響日後與異性之間的關系。”
英國心理學家鮑約翰也說:“小孩期望母親的愛與陪伴,就好象對食物的渴望一樣強烈,母親的缺席不可避免地使孩子産生強烈的失落感和憤怒。”
你的孩子在模仿誰
“孩子的頭腦好像一卷空白錄影帶,會錄下你所說的每一個字,還有你的語調和表情……將來他也會變成像你這樣的人。一些心理學家說,人的情緒模式是在兩歲時就成型了。”(作家史理查語)
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模仿誰的言行舉止?在他醒來的時候看到的是誰?當他經驗到被餵食、換尿布、洗澡的親密接觸時,你希望烙印在他腦海裏的是你還是保姆?有誰比你更適合照顧你的孩子,尤其在他生命中最初的、最容易塑造的頭幾年?
很多人照顧孩子很細心,很多人可以提供好的食物和管理,但這些都不能保證你的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穩定、良好的情緒。母親們,你們的孩子會以照顧他的人為認同對象,環境對他的安全感和自尊有永久的影響。
像家一樣的理想幼兒園
如果你非把孩子放在幼兒園不可,千萬記住,選擇幼兒園時,要選擇有家庭的氣氛、有辦學經驗而又能讓你積極參與的幼兒園。若是找保姆到家裏照顧孩子,保姆的素質非常重要。
我也要再次建議:在孩子年幼時,不得不上班的媽媽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安頓好。若條件允許,可選擇在家辦公或向單位請幾年假在家做全職媽媽。
母親們,你們在孩子的生命裏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將大大影響他們的一生。一個女性,將孩子培育成身心健全的人,其價值絕不比在事業上功成名就遜色。
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作母親的你,缺席了嗎?
(Linda Weber 著,黃淑俐 譯。Focus on the Family.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