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 Henry Cloud and Dr. John Townsend
就从这天起,陈之然和方晓蕾夫妇在孩子管教的方法上,作了重大的改变。那天晚上与 他们的客人徐女士(国内资深儿童问题教育专家)用餐之后,陈之然全神贯注地在讲一 通很重要的电话,方晓蕾随著离开去忙著清理,没一会徐女士见她又在收拾他们14岁孩 子的房间,大吃一惊地说: “你这是在做什么呀?”她问道。 “为儿子收拾房间啊!”她回答,却接著问:“你为什么如此大惊小怪,脸上满是问号呢?” “啊!我只是替你未来的儿媳妇感到难过罢了。” 方晓蕾愕了片刻走出房间,在阳台上伫立好久,才打破沉寂对徐女士说:“我好像从来没想过那么远。”
教会孩子不逾矩
其实没想到那么久远未来的人,真的不只她一个,我们不也都这样吗?单顾眼前,而不 见未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像陈之然、方晓蕾夫妇这样管教孩子的家长还不少:他们真 的很辛苦,忙完工作、家务,还要忙著为孩子做这做那。我们一边在培育孩子成熟,教 导他们负责任,而另一边却又替他们收拾房间,帮他们赶作业等等,不自觉地与我们的 理想背道而驰。
那作父母的到底应当如何教导孩子,传授他们什么,才能引导他们踏上成功之路呢? 教子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教导孩子了解他们的疆界在哪里。由于多数父母主动包办了该 孩子做的事情,所以孩子始终不明白哪些是该自己做的事情。也就不明白他们各自的疆 界。因为一个人如果明白了他的疆界,就知道该如何自律,也就能对他的情绪、行为及 态度负责。
画出三个疆界
在这里不妨建议先为你的孩子画出以下3种不同的界线(或法则):
一、 种瓜得瓜法则
在管教孩子过程中,让孩子直接品尝到不完成属于自己疆界内的事情、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滋味。当然后果不是:怒气、责骂、唠叨,甚至有时还会威吓地说:“……我就 不爱你了……”。真正的后果是一个教训,例如罚扣零用钱,罚扣玩耍的时间,而且最 奏效的就是最心爱哪件,就盯著专扣哪件。这种最切实际的后果可用“深痛”来比喻, 惩罚性的怒骂则是“浅痛”。以下几种建议供你参考试用:
去了解他们越轨的动机
在教子问题上,往往是“父母生病,孩子吃药”。有的孩子越轨,是因为父母自己先破坏了规则,越过了管教的疆界。比如像陈之然、方晓蕾夫妇为14岁的儿子包办了许多事情,使孩子不知道做自己疆界内的事情。有的孩子越轨,是因为家庭的危机和压力所致 ,小自搬家迁移,大至父母离异等等,可能会打乱孩子的生活规律或让孩子突然失去安 全感。这一切都需要作父母的细心观察,与孩子平等交流,多问问孩子最近受到过何种 伤害,心中有什么恐惧和担忧,从孩子的话中找到起因,从根本上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 的管教是在帮助他,帮助他走出困境。
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借口
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借口,这不仅是成人世界常见的事,在孩子天地里也常常出现,这是人性的必然。作父母的在了解孩子越轨动机和起因的同时,一定要分辨孩子是否在为自 己找借口。不要为孩子提供为过错找借口的机会,从而助长了新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 ,让越轨的行为合法化。
惩罚与过错需相称
举几个例子,如果每次吃饭总是拖拖拉拉,对付之道就是哪次拖过了头,就没得吃的; 如果不做份内的家事,罚减其玩耍时间;如果外出,讲好了去那儿,却随兴溜去别的地 方,下回就哪儿也别想去!
说罚就罚
孩子愈小,愈必须说罚就罚,不可拖拉,对他们而言,最有效的就是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绝不妥协;可以罚他们不可以去玩,罚坐,甚至在小屁股上轻拍两下,等等。
二、 权利与义务划分法则
在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和态度时,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在孩子的眼里是没有权利与义务 的明确界限的,他们对“权利”与“义务”有他们的理解:当父母给他们讲权利时,他 们会一下就记住了,比如可以出去玩,可以吃冰淇淋;当父母给他们讲他们的义务时, 如学习、做家务等,他们就会把这些看成千斤重担,扮出可怜巴巴的样子等“心软”的 父母越过界限来营救解围。这是孩子的天性,作父母的必须坚守住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界 限,抵挡住孩子的“诱惑”,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只有远超过他们能力的千斤重 担,父母才能伸出援手。例如开车接送、赚钱养家以及遇有重大危机等等。而另一方面 ,更要告诉孩子哪些是他们自己该担的担子,好像成绩、行为举止、一般家务等,就非 自己担不可。
三、 能力分辨法则
我们更盼望孩子们能学会分辨哪些是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控制或左右的事,而哪些不是。不巧的是大部分孩子弄不清楚,他们以为可以控制自己的父母和他人的行为、情 绪、态度,而忽略了应该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情绪、态度。
采用种瓜得瓜,权利与义务划分以及能力分辨三项法则去教你的孩子,实际上等于在他 们步向成人之前好好装备他们,在教导的过程中,切记保护好你自己的疆界,还有,别 忘了:你只能影响你的孩子,并不能控制左右他们。
(Focus on the Family CLUBHOUSE magazineAdapted from Boundaries with Kids by Dr. Henry Cloud and Dr. John Townsend.傅蕾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