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扬葛兰 作 ■ 甘耀嘉 译

 

最近我听到儿童脑力发展专家培利博士(Dr. Bruce Perry)说,有关孩子年幼时,父母教养一致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我们没有严肃地负起养育孩子的角色,家庭的“文化DNA“可能在几个世代之后便消失。换言之,如果孩子们不能从我们身上经验到我们对于他们的养育,他们便无法复制传统去养育下一代。
我们最大的特权——也是最大的责任,是将智慧传承下一代。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分野在于,动物生来具有本能,而孩童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向父母学习。
我倡导将家庭价值、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样重要。你给予孩子的训练、家规将是他们给孙儿们的产业。
有人说,孩子的习惯决定他们的品格,他们的品格决定他们的未来。

 

榜样与教导的力量
我们的榜样与教导具有影响力。我们可以教导对与错,不仅是因为它可以带给孩子长远的影响,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正确的事。
我们可以给予孩子讯息。许多父母只给予孩子规矩,而没有教导他们规矩背后的道理。美国近来一项针对十一岁到十八岁孩子的研究显示,深厚的自我价值,对孩子的行为具有影响力。调查指出,当年轻人缺乏真理(家规的逻辑性)的客观标准时,他们在考试当中作弊的比率高出三倍、偷窃者高出两倍、使用毒品者高出三倍、愤世嫉俗的高出两倍,而自杀倾向则高出六倍。
我们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年轻人将价值内化。我们不可能一天到晚在他们的身边看着他们,确保他们行为举止正当。如果孩子要发展良好的品格,内化的自制力是关键:头脑的知识必须深植内心。温柔地培养孩子的道德良心——帮助孩子体认好的决定所带来好的结果——将会帮助孩子发展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意识。
如果我们用说教、严峻的态度,孩子不会记得太多我们所告诉他们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帮助他们说诚实话;做错事情时,在背后支持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正途,他们将会记得实践美好道德所带给他们的感受。
在温暖、充满爱,但坚定的气氛下,他们比较可能接受我们所给予他们的讯息,并且响应我们试图给予他们的影响。
大儿子告诉我们一件深烙在他心里的童年往事。有一天拜访过亲戚之后,太太开车载孩子们回家。车上他们谈论着表妹刚刚痛哭的事情——因为其他的孩子们联合“攻击“她。老大记得那时妈妈从前面驾驶座问他们:“你们对表妹很坏是不是?“他们点点头。然后,他们永远难忘那一幕:妈妈快速地紧急回转,直驶回表妹家。老大被赋予道歉的艰巨任务,并承认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带给表妹伤害。大儿子永远记得这个教训——那一年他六岁。

 

建立孩子的价值观
我们给予孩子的讯息,是他们建立自己价值系统的基础。透过他们行为的自然与逻辑性的后果,我们可以教导他们,何以做正确的事是有益处的。举个例子——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他们做正确的事,便不需要长期背负“欺骗“,或是“小偷“的恶名;而且,他们也会拥有良好的名声。当然我们也要告诉他们,是人就应该做对的事情:“利他“主义是人类最好的生存法则。宇宙万物皆有一套道德规范,何况,我们保持了道德的清纯,晚上也会比较容易入眠。
《家庭美德指南》(The Family Virtues Guide, by Linda Kavelin Popov with Dan Popov and John Kavelin)与《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Teaching Your Children Values. by Linda and Richard Eyre)这两本书列举了鲁益师有关世界各地的价值观——大约涵盖了世界上二十个主要文明,其中包括澳洲的原住民文化:
● 诚实与求真
● 仁慈
● 体谅、关怀他人
● 同情
● 顺服
● 负责
● 尊敬
● 尽忠
这些价值放诸四海皆准,是人类良好行为的规范。

 

帮助孩子为自己言行负责
帮助你的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与态度负起责任!
你的女儿是将来抚育下一代的“未来母亲“。坚强的品格,加上女性与生俱来使人和睦的天性,即是她们对未来最非凡的贡献。而父亲的贡献就是帮助她们发挥此一天赋。
千万不要抱着“男孩就是男孩嘛“的态度,这会强化他们的自私与控制欲。如果你的儿子伤害了别人,务必要他们道歉,并教导他们,成熟的男子气慨代表凡事都有原则。以身作则让他们看看,如何活出道德与热情的生活!
帮助孩子了解,我们活在人群当中,个人的欲求不能牺牲群体的利益(关系)——这个道理不管在家里、在邻居当中,或是在职场上都适用。
你可以运用底下的图表来帮助孩子明白做对事情的结果——说话诚实、不偷窃、不作弊等等。我个人曾在高中、社团里使用,但是我想八、九岁的孩子也没有问题,应该都懂。
做一份图表,让孩子填写他们所能想到行为的好、坏的结果。这时你会发现:
● 做好事的坏处是短期的,而做坏事的坏处是长期的。
● 做好事的好处是长期的,而做坏事的好处是短期的。

  好处 坏处
对的事情 (长期) (短期)
错的事情 (短期) (长期)

或许,当你把选择诚实地过生活的道理告诉孩子之后,他们可能会有新的洞察。
当孩子犯错或是破坏规矩的时候,不要当作是问题——而是看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机会。记住,你的孩子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处理事发之后的情况。

(本文摘录自《做你孩子的生命教练》,台湾爱家文化事业基金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