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敏
杰克是我的小病人,他才 3 岁,已经让父母头痛不已。他非常好动,没有一刻能静下来,睡不安稳,到朋友家里非常顽皮,教他什么都不肯学,一逼他就发脾气、摔东西。
他只吃肉类及脂肪食品,看起来长得还算结实,但我知道他患的是“营养不良症候群”。他虽然摄入的蛋白质、脂肪足够多,但维持情绪稳定以及脑部发育所需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 B 太缺乏了。在对症下药一个月后,杰克终于不再是一个让父母头痛的“过动儿”了。
饮食过剩,营养不足
珍珍 12 岁时成绩不好,虽然很用功读书,但考试总是班上最后几名,不像是个聪明的孩子,让她的博士父母既担心又伤心。他们要我开一些能够增加 IQ 的药给孩子吃,我只能告诉他们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药。
珍珍的问题在于没有摄取到能激发 IQ 潜能的营养。我建议她吃卵磷脂( Lecithin )、酵母粉及维生素。不久,她的成绩就突飞猛进。
每一位父母都爱儿女,都愿尽一切的力量来培养他们,希望他们能有机会出人头地,迈向成功的人生。然而绝大多数的家长却在一个极重要的环节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至于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有可能因此而埋没了孩子的天分。这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以足够而适当的营养来使孩子的基因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什么是基因潜能?
婴儿一出生就从父母的基因遗传了各方面的潜能,包括身高、 IQ (智力的发育)、 EQ (情绪管理的能力)、艺术天分、体能等。而这些潜能能否完全发挥,取决于多种后天的因素,包括成长环境及养育方式等,而最被大家忽略的常常是营养的摄取不够或不当。
父母之间良好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孩子的规律运动等等,这些固然都是促进孩子基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但是营养的补充却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的,可以说是一切关爱与培育的入门途径。
若是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点上,孩子的基因潜能可能就无从“启动”。
现代的小孩为什么越长越高?因为在他们发育的过程中,所摄取的能量、蛋白质、脂肪,比上一代年幼时要多,因此他们的身高能发挥到基因潜能所“预定”的高度,也就是 两米 左右。
20 世纪 50 年代的日本人身高平均只有 一米 五左右,体重只有 45 公斤 左右,因为食物中没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钙来发挥身高的潜能。但是当饮食西化后,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就能达到身高 一米 八,体重 80 公斤 。
潜能不同,需要不同
但是,这些高能量的食物里要是缺乏某些维生素、氨基酸等,虽然身高增加了,但其他方面的潜能不一定能发挥出来。
例如,钙摄取不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造成情绪不稳;维生素 B 缺乏将影响孩子的记忆力;缺锌则使小孩抵抗力降低而易生病。
智力方面的基因潜能也一样。很多小孩天生有很好的 IQ ,但长大成人后,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就却远不如 IQ 基因较差的孩子,主要是他们的食物里没有足够的营养成份来提供他们的脑部发育所需,他们的智力基因潜能就被限制住了。
在过去十年,美国的科学家们发现,喝母奶超过三个月的婴儿,他们的 IQ 比只从婴儿牛奶或是豆奶摄取营养的小孩多了 8-12 倍。经研究发现,原因之一是婴儿牛奶少了婴儿脑部发育非常重要的一种脂肪酸叫 DHA 。营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般食物并不足够
当孩子渐渐长大到可以摄取蔬菜、水果、肉类时,这些食物就成为供应他们发育所需的营养来源。过去父母们一直相信这些食物含有使孩子健康发育的一切养份,只要不偏食,父母就可以高枕无忧。
但如今愈来愈多的父母开始怀疑,现代的饮食真的能供应孩子一切所需的营养吗?医生们也很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肥肥壮壮的,抵抗力却比起以前的小孩子差那么多?
1990 年初,美国医学界所发表的长期研究报告指出: 99% 孩子的饮食中,没有足够维持身体基因潜能所需要的营养。你知道吗?现在的苹果所含的铁只有 20 年前的 1/70 ?那是因为土地重复种植,以致土壤中能供应苹果的铁质减少了很多。
而根据 1997 年的报导,超市里那些看起来新鲜悦目的蔬菜所含的维生素甚至比罐头里的还少。为什么呢?由于想保持蔬果的色泽和味道,必须加以冷藏,而冷藏虽达到了上述目的,却破坏了蔬果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如今的快餐被小孩子当做主要营养来源,加上蔬菜、水果的摄取量不足,以及烹调过度对食物营养的破坏等,都是造成体质变差的原因。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营养不良”的。
营养不均与现代疾病
1991 年,诺贝尔医学奖被提名人、营养学专家瓦利博士( Dr. Wally )指出:孩子在各方面能否有非凡的成就,包括音乐、艺术、数学、物理、运动等,以及他们是否成为问题儿童、问题青少年(退学、吸毒、情绪失控、学习能力差、加入帮派等),与父母的基因、经济能力、生活水平等等,并没有绝对的关联,但却与孩子在母腹及成长过程中,营养摄取得是否足够有极大的关联。
瓦利博士的研究发现,营养的摄取不足或是不平衡,造成 10 ~ 15 % 的小孩发生各种生理以及心理的疾病,包括体力差、肌肉不结实、食欲不佳、贫血气喘、学习障碍、好动、行为怪异等,以至于现今有愈来愈多的各类小儿专科出现。
在我过去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发觉现代孩子发生过敏的机会越来越多,过动儿、自闭儿也大大多于从前。现今的饮食无法提供他们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是主要原因。
很多小孩子经常感冒、生病、抵抗力差,父母不知道怎么办,医生通常也只能有病治病。其实根本问题在于这些孩子缺少某些营养素,造成免疫力降低。因此当我看到小病人经常生病时,我会建议父母给他们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品。很多人每天平均只花美金几分钱服用营养补充品,却不必再常常花钱去看医生,身体也健康多了。
小孩子的个性与情绪,也与是否能摄取到足够的营养素有很大的关系。在我行医的经验中,几乎每三个儿童里就有一个被父母抱怨太顽皮、好动、不听话、整天惹麻烦,问我是不是要看心理医师或有没有药物可以帮助。这些父母被孩子整得已经快受不了。
孩子的需要,父母的责任
我给了这些心力交瘁的父母一个处方,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通常不到一个月,这些父母就会惊讶地表示他们的孩子开始改变。我的处方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给孩子吃营养补充品。我的建议是 Brewer’s Yeast (酵母粉)、 Bee Pollen (花粉)或是 Algae (海藻),含有大量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的天然食品。
补足维生素 B 可以使脾气暴躁的孩子变得乖顺。孩子们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无法控制的,结果表现出不正当的行为(或是不符合父母期望的行为),真正原因常是父母没有注意到他们营养的摄取是否足够与均衡?是否能供应他们全人的发展?
我相信很多 “Bad Kid” (坏孩子),其实只是 ” Bad Diet” (坏饮食)的受害者。
既然有些营养无法由一般日常的饮食中摄取,唯一的方法是经由补充品,例如能提供足够营养的天然食物(不管是植物性或是动物性的),或是经现代科技开发出来的健康食品。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发挥潜能,在社会中拥有足够的竞争力,这绝对是你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爱家行动之一。
作者李世敏为南加州大学附设医院及洛杉矶儿童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March-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