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英正
这几年下来,感觉日子是越来越忙碌了,当然也越来越必须面对“到底什么才是上帝要我去做的?“这个问题。一来,是自己的个性有点好强,总喜欢“求全“,工作量可能已经超越自己的负担,但总会抱着“撑一下,就过了!“的心情,所以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临到;二来,也很担心自己是否“闲懒不做工“,对于上帝的事没尽力,往往就“眼高手低“地答应了事,有时却造成别人的困扰。
承认软弱,便有机会刚强
绝大多数人不喜欢谈自己的软弱,其实我也是,有时回味圣经中使徒保罗说的:“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就觉得他真是了不起,因为他是个诚实的人,更是一个谦卑、有智慧的人,以致于能面对软弱、承认软弱,因为他知道,“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语出圣经)这真是奇妙啊!原来当我们愿意谦卑承认自己软弱时,上帝的恩典是够我们用的,因为上帝的能力是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我感谢上帝,在生命中透过妻与孩子来体贴我的软弱,以致直到如今,看似我在服事他们,但其实是他们服事我更多,并且不断地成全我们之间的关系。
妻儿包容与体谅的胸怀尤胜于我
仔细想想,我的好多软弱都是妻子在担待的,例如我的忙碌常让她必须承担更多家务与孩子的事,她承接了。又如我三餐不定,结果当溃疡发作必须住院疗养时,她日夜奔波、悉心照应里里外外各项事务,她承接了。当我我心情躁烦,像吃了深水炸弹似地“闷“怒时,她默默陪伴我走过怒气的火场。
妻的尽心、尽力,更反映出我的软弱,每当感恩的时候,我就想起上帝所说的:“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我知道上帝口中的“那人“就是“我“,感谢上帝。
其次,三个孩子渐次长大,见着他们心中就充满了感恩的诗歌,因为每个都是上帝无比丰盛的慈爱与赏赐。我总期望多陪他们一下,这并非只是出于责任,更多是我自己的喜悦与欢愉。所以过去在一些文章中,我时常分享和孩子间互动的点点滴滴,有机会陪他们长大,就多陪一下,“亲师座谈“、“爱心导护“或“到校讲故事“对许多父亲而言是陌生的,但却是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忘怀的美丽时光。
他们的言语好比冬天的太阳
现在他们一天比一天茁壮,我能做的事也越来越少,看到他们七嘴八舌的坐在车子后座聊天,谈一些我不太懂的青少年“语言“时,我虽插不上太多话,但一家人同在车子里,心中就暖和的好像有一颗“冬阳“一般,好感恩、好幸福!
然而,我也发觉孩子一样体贴我的软弱,当我一整天都没能照料他们时,没听到他们的抱怨,只会不断接到儿女来电,用关切、渴求的声调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因着自己追求某些虚浮的荣耀而少了陪伴他们,这样的软弱,儿女承接了,常让他们过了一天又一天孤独的假期。有时我累坏了,瘫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这时候的父亲(我)只剩“一张嘴“,大儿子走过我跟前,我会说“帮爸把这些东西拿到厨房,好吗?“;女儿走过我跟前,我会说“帮爸倒一杯饮料,好吗?“;小儿子走过我跟前,我会说“帮爸捏一下背,好吗?“忽然间,我所有的软弱好像“百病齐发“,一切都由儿女来承担,只是我听到、领受到的,总是孩子的“爱与包容“。
我们都要回到受造的最初
过去也许别人看不到我们的软弱,但自己应当明白,就是因为这种明白,更能深刻“了解“圣经中的保罗为何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因为在诚实面对软弱中,上帝成为我们的担待。圣经中又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上帝诚然知道我们的软弱,但祂胜过软弱,并且因着胜过而有权柄赏赐恩典在我们这些软弱的人身上,教上帝的恩典够我们用,也教祂的能力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回首人生的种种,看看自己的软弱与有限,细数无数的恩典,我知道每个人都一定要回到受造的起初,并且降卑、悔改,而那正是蒙福的开始,也是蒙福的确据。
(转载于2008年5月台湾爱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