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em Boyd , Janine Petry 作 ■ 周明仪 译

乔舒亚真是个好投手。才15岁,就比在大学里打美式足球的哥哥跑得还快。他属于那种电视新闻记者争相访问、人人惊为神投手的孩子。虽然他的数学成绩也挺不错的,但无法与他的投手天分相比。

大明星?大法官?
父母总是想象自己的孩子,有飞黄腾达的前途。看到女儿在高中音乐剧中高歌,便把她看成明日百老汇舞台剧的明星;儿子一篇研究美国宪法的报告,可以教你以为他就是下任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如果孩子对职业的选择与本身的性格取向毫不相称,怎么办?如果孩子申请到了大学奖学金,却决定不上大学,你怎么反应那?如果他们决定从事收入不稳定的专业,做父母的又该如何表态?我们心里嘀咕着“坏球”!但是上帝却说:“全垒打”!我们怎么知道问题是出在孩子的想法,还是父母的观念狭隘?!

试着回答下列问题,可以帮助你思考:
听到孩子们谈论到将来可能选择的专业时,你觉得生气吗?
生气通常代表问题出在你身上。假如女儿说她将来要做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专心相夫教子,你明知道这是好事,该为她高兴,但一想到女儿在演讲的天赋, 心里就不平衡。为什么?!是否,你看到女儿放弃了你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你能否把自己的意见先放在一边,让女儿按着预定的时间、空间,逐步地发展她的才华?

我能以平常心与人谈论孩子的职业选择吗?
对孩子的前途,职业担心,并不代表做父母的在人面前必须感觉羞愧。如果孩子们认真地寻求上帝的引导,积极地与父母及长辈商讨未来的出路,做父母的便应该坦然地与人谈论孩子的选择。若是发现自己避免与人触及这个话题,也许父母太在乎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在乎孩子的前途。
父母应该学习先把忧虑放下,让从上面来的智慧帮助我们明白孩子选择某种职业的心路历程。
我的家庭从没出过作家,高中的时候,我告诉父母自己的作家梦。他们不仅鼓励我,还勤读我在高中校刊上写的故事,也从不错过阅读我在地方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并且以很正面的口吻与亲友提及我想成为作家、记者的愿望。

支持孩子对人生的梦想、愿望,还是关心孩子将来的“钱”途和地位呢?
没有人希望儿女将来三餐不继。父母总是鼓励孩子往“钱”途、地位看好的目标发展。但是孩子们很可能想投入年薪不高,又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事业。我们是选择让自己的忧心先发表意见,还是相信我们的需要必有眷顾,相信孩子的选择?

孩子不了解自己怎么办?
万一孩子选择的道路与他自身的能力、天赋大相径庭怎么办?我的儿子数理能力强,我很难接受他不朝这方面发展。我的女儿善长教学,让我眼睁睁地看她选择与自己特长无关的职业,真是困难!
父母被授予教育及培养孩子的特权,我们在孩子面前当然有发言的权利。父母也许比孩子更了解他们自己,并且能给孩子比任何辅导专业人士更加慧眼独具的忠告。但当孩子投出变化球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给父母的建议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们拥有一份带给他们成就感及满足感的工作。但是问题难在:该上哪儿去找这份与孩子的特长相契合的工作?详加考虑下列几点,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该走的路。

创造力:
观察孩子如何表达个人的创造力。透过视觉?音乐?还是说话?有哪些事是他们一再重复、乐此不疲的?
能力:
用心观察孩子的能力。哪一方面表现得好?几岁的时候?记录观察所得,并且善用资源,琢磨这方面的技巧,找老师谈谈你的观察心得,预备他们学习如何自我评估自己的才能。
精力:
想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只要看看当他们精疲力竭时,仍旧不肯放弃的活动就可以了。是着色?堆积木?还是写故事?只要你能看出他们对什么事感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在将来的职业选择上,善用自己的兴趣。
冒险精神:
让孩子多多被父母喜欢尝试新事物的精神感染,带他们阅读不同类的书籍,学没学过的东西,到不同的地方旅行。孩子们可能因此发现了自己的喜好及潜力。
经验:
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对生活的环境有所贡献,越早越好。当你看出他们的兴趣、能力所在时,便要用实际的方法帮他们表达。在你一点一滴地支持、引导时,孩子们会从小学习到如何按部就班地走向成功。这会是一个将来能够再利用的宝贵经验。

(译自Your Career Choice……or Theirs?一文。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