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琳达
打从年初,就听说春季将要有一个松木雕刻比赛,儿子维德参加的童军营,不时地寄通知提醒家长。我故意不理它,实在无法想象如何能把一块木头雕成车子。八年来我独自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但还是不知道如何制作赛车。最后,一位朋友的丈夫,帮儿子用松木雕了一辆类似Corvette的赛车,结果还得了第三名。
我俨然成了女强人,从打破家中传统念完大学,到自行修理阻塞的制冰机,样样都行。
教导孩子,用心良苦
但论到如何带领儿子成长为一个男人,实在爱莫能助。究竟该找谁帮忙呢?
没有一位母亲能取代儿子心目中父亲的地位,既然远亲不如近邻,我得另起炉灶。
首先找到孩子的父亲,并鼓励他们多相处,接着找一些和我们有同样思想的人,这时就非得鼓起勇气开口请人帮忙不可。
透过运动和青年活动,维德认识了一些其他男人。我有时会做一桌菜,宴请一些有好典范的男士和他们的家人,如此不但增加他们彼此认识的机会,对儿子的生命也会有正面的影响。这些行动,不久之后就见到了成绩,维德和他们互相邀约一起投篮射球或一起观赏电视转播的篮赛。有时我甚至要求一些男士带维德去看篮球比赛和参加守约者活动(Promise Keepers)。我也把在一次会议中认识的一位大学体育系主任介绍给维德,三年来他们一直借着书信保持来往。当然,光靠一位导师带领是不够的,要尽量鼓励他和其他男士在一起。
至于我,从学校到足球练习场回家的路上,母子之间会有许多聊天的机会。当儿子发现有个专心的听众,他会很开心地打开话匣子。我干脆找个合适的地点和儿子好好的聊聊,不指责他,让他痛快地说。专心看着他,对他所说的要有反应,他会觉得找到了知己。此外,花点时间和他做他喜欢的事,如骑单车、射玩具枪、溜冰、登山等,让他知道你关心他,别忘随时鼓励他,让他从你这里得到自我肯定。
维德九岁时,有一天从医生诊所回家的路上,自个儿聊着属于男孩的事,我突然把话题一转,提到性的问题。我先解说一番之后问他有无任何疑问,他说:“有!“一时之间我双手紧紧地握住方向盘,强作镇定地说:“有什么问题?“心里直担心不知该如何回答。
“山猫都吃些什么样的食物?“他问,我松了口气,把所知道有关猫科动物的习性告诉他,并提醒他日后有任何有关性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当然我已盘算好该找那些人帮忙。
需要男性的典范
做母亲的要学习开始对儿子放手,他才有机会与其他男人有进一步的认识,当然最终是希望他与我们的天父建立亲密的关系。
但纵使妳这位母亲做得多么称职,儿子需要的仍是男性的典范。作家高登达比在“父亲的儿子“一书中提到,当母亲在儿子身旁时,儿子心里虽嘀咕:“妈!放手吧!“其实是在吶喊:“爸!你在那里?“
记得维德八岁时,有个晚上哭着说:“当我需要爸爸时,他都不在。“我紧紧地抱着他,并要他说说看,什么样的父亲才算是完美的父亲。他列了几项,包括与他一起做模型玩具和要对妈妈好。
我接着要求他把所认识的人的爸爸和他列的条件做一个比较,维德想了一下,说:“林大有的爸爸… …但他没有… …,还有王保福… …但他没有… …“没错,维德意识到这些问题不是只有单亲家庭才会遇到。
我自己也大致归纳了一下,一位好父亲至少应该做到鼓励儿子对未来有所憧憬,与他分享励志书籍,以及让他和那些有好典范的男性多相处。我呢,虽然是个单亲妈妈,但总期许自己母代父职尽量做到这些。
维德今年十三岁了,他过生日之前的一个月,每晚临睡前我都和他一起读圣经箴言的前三十一章,并陆续在他的便当袋里出其不意地放一些属于男性的礼物:手电筒、瑞士刀、闹钟等。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意识到这样还是不够,还是得找一些男士帮忙。
于是我提笔写信给廿个认识维德的基督徒弟兄,要求他们每一位把他们的人生经验告诉维德,并邀请他们带着一样工具(无论新的还是旧的)来参加庆生会。 那个礼拜一晚上,十一个男人聚集一起,他们围坐一圈,轮流把工具和写的信送给主角维德,其中有一位这么写着:
“我把安全眼镜放在你的工具箱里,随着年龄增长,有时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对你有害的东西,记得随时戴上心灵的安全眼镜。“
事后维德告诉我:“我将来要成为有价值的男人,并且做一个爱家的好爸爸。“
身为单亲妈妈,夫复何求?
编按:《Promise Keepers》(守约者)是一个以上帝的信实为模范,提升男性高尚节操,增进家庭健康价值观,以带给世界正面影响的基督徒组织。
(“Women Raising Sons“Lynda Hunter 著,蔡丽莉翻译改写。Used by Permission of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