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苹果
我有两个儿子,老大正值许多父母头痛的青少年期,老二则还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
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男女同班、同校,在异性相处上已不像我们过去那么尴尬、别扭;又由于大环境太过于强调“性“,对两性关系产生了许多模糊和虚幻的憧憬。
当我发现青少年儿子开始喜欢结交女朋友时,我默默地在一旁观察,心中着急,希望有机会可以和孩子谈谈两性话题,但总是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幸好孩子参加教会的青少年团契,有时会安排两性关系的演讲与讨论,多少教导了他一些健康的两性观。
失恋的滋味
然而,真正的学习却是当他与交往的女朋友感情触礁时。
暑假期间,儿子和教会里的一个小女孩走得很近。不久,因为女孩父母的强烈干预而终止,过程里,女孩家长在言语上带给我们和孩子很多伤害。这个挫折深深中伤孩子的心灵,但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和他谈谈男女交往的话题,也借机和尚在小学低年级就读的么子讨论结交女朋友的适当时间,让他们了解,大学三、四年级是我认为比较适合结交女朋友的时机。这个经验让我发现,不要等到孩子青少年时期才和他们讨论两性话题,及早让孩子了解两性交往的的界限,当他们面对此一课题时,心中自有分寸,也有所预备。
“危机“就是“转机“,当我们用正向的态度去积极处理孩子的感情伤害,彼此都从中学到宝贵的功课。
首先,孩子看到,和异性交往是会和彼此的家庭产生关联的。由于对方家长比较属于“威权式“的父母,和我们的家庭比较起来,儿子感受到我们给予他的尊重和自主。这个难得的经验,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加分。
其次,我同情他的痛苦,和他分享自己的失恋经验,并告诉他,在大学三、四年级才有深交的女友比较恰当,因为那时彼此个性较成熟。且让他了解,交往中的男女双方家庭彼此是否融合的重要性。我告诉他,妈妈不仅要为他未来的妻子祷告,还要为未来的岳家祷告,对我来讲,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最后关于两性之间的界限问题,我预备找机会和他对谈。但在和他对话之前,我很认真地寻找可以参考的数据及一些专家的数据,并且决定在过程中绝不批评他的想法。
与孩子谈情说性
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我预备好吃的点心,帮助我们的谈话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展开。我预备了磅秤,从他现在的体重、身高、智力等慢慢切入两性关系。谈话中发现,他对于两性关系知道的不少,并非想象中的无知。我们谈了很多,孩子对两性交往的想法大致如下:
1.在路上看到相同年龄的男女亲密走在一起感觉是:很羡慕,但不干我的事。
2.若自己有女朋友,会有满足的感觉,认为有女朋友的好处是:有真心了解我的人、可以谈心、有人喜欢并关心我。
3.青少年与异性的肢体接触尺度是牵手、相拥、相吻均可,但要因人而定。
4.有心仪的对象时,会采取较积极的方式表白,如:直接面对面说、不断暗示或找朋友代为传达心意。如果有异性向其表白,处理方式要看对象而定。
5.如果表白失败,处理情绪的方法是向好朋友诉苦或发呆。和对方是否继续作朋友则看情况。
6.中学生交男女朋友的看法是,只要不影响课业即可;但是认为这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
7.对异性的态度是好奇、想亲近。认为结交异性较成熟的年龄是18~20岁,或20岁以后。
8.认为适婚年龄是26~30岁,或35岁之前,有好的经济基础再结婚。
从孩子的分享中,我了解他许多观念是健康的,也给予肯定。并借机询问他和刚分手的女友间有无亲昵动作,他很诚实地告诉我,我谅解他只是想学大人,并告诉他,虽然他们的交往场所都是在人多的地方,但是亲昵行为会带来化学变化,有可能越过交往的尺度,而他们的年龄离结婚还很远,难怪女方家长会强烈反应,换成是我,也会紧张、不安。
我把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跟他分享,让他了解男女交往在社会、体肤、感情、性的层次上有所不同,分手后的伤害程度也不同,并强调安全交往的重要。这次的对谈,帮助我了解孩子比我想象的成熟懂事,也向他表达此次对谈的宝贵。
其实,两性互动的学习关系一生的幸福,是成长的一部份。身为青少年的家长,在这方面的陪伴应重于干预。陪伴中,可以引领孩子的方向,学习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
(转载自台湾爱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