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帕森斯 著 ■ 陈美伶 译

没有任何一种痛苦比得上父母为子女所承受的椎心之痛。父母对子女的爱无人能比,我们的孩子或许使我们感到失望,或伤害我们,甚至折磨我们;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不爱他们。

父母永不止息的爱
我脑海中浮现一对夫妇的景象。他们是教会的领袖,也是人人称羡的完美父母。几年前,他们却陪着十六岁大的女儿一齐坐牢。这个女孩刚因窃盗而被捕。我永不会忘记,他们在牢狱中对女儿所说的话:“安妮,妳虽使我们心碎,但永远不能让我们停止爱妳。“
我确信,那对父母十分愿意代替女儿坐牢。就算这个办法可行,也不见得是最佳的解决方法。父母愿意穷毕生之力为孩子做好的安排;有时,我们得愿意放手,让他们学习生命的功课;而这种放手的痛苦,正是让孩子回家的必经历程之一。
但是,放手让孩子去面对困境,并不能使我们停止自责,我们多少仍觉得自己得负些责任。圣经所提到的浪子寓言里的小儿子,是迷失三部曲中的第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谈到走失的羊,而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遗失的钱币。我们很难去责备一只羊为何走失,更遑论去责怪一枚铜钱了,但浪子的故事却不同,故事中的小儿子有选择的能力,而他也照自己的心意去做抉择,他选择背离父亲及父亲的家。虽然我们的孩子自己做了选择,但身为父母的我们,仍不免会为了他们走错路,而深深自责。
我听过世界各地许多父母的自责。有一对父母说:“我们做错了什么?如果我们管得紧一点,是否就不会这样?“另一对父母则说:“也许我们对他太严格了!“有位女士说:“如果我们每天都与他们一同灵修祷告就好了。“另一位妇女则怯怯低语:“也许我们太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信仰了!“这种罪恶感是很煎熬也影响很大的,有时会使我们陷入恐惧不安中。
当戴维和卡拉在六月份的某个主日步入教会时,他们无法敬拜上帝,但他们还是去聚会。过去半年对他们来说十分难熬。除夕那天中午吃完午餐后,他们十七岁的女儿露易丝就宣布她将要离家,和她上周参加圣诞舞会刚认识的一位三十岁男子同居。他们苦苦哀求她不要离开,戴维甚至在她提着皮箱挣扎要走出家门时,在走廊里阻止她出门;露易丝不断咒骂反抗、又咬又踢,全家一片争闹,直到有一位邻居跑来大声敲门,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戴维与卡拉别无选择,只好放她走。当他们目睹女儿上车后,两人瘫倒在地上,放声大哭,直到天黑。
两个月后,他们十九岁的儿子从大学打电话回家,告诉他们,他已办好休学,并打算和女朋友搭便车去欧洲游玩。
某个星期天早晨,妻子和我刚走出教堂,我的手机响了,是我最好的朋友从警察局打电话来告诉我,我的儿子刚刚被捕了。我顿时感到两腿发软。当朋友把话筒递给我儿子,等着他来接电话的那一刻,我心想:“我只有一次机会能把这件事情做对。“我听到儿子在电话另一端哭泣。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把他臭骂一顿,但我却说出一些似乎不像是我说的话:“儿子,我为你所做的感到羞愧,但我并不以你为耻。我爱你。靠着上帝的帮助,我们将会度过这次的难关。“
现在正是放下罪恶感的时候,你已经背负得够久了。务必为着你身为父母所犯的错,向神祈求饶恕,然后,放下重担,尽力去爱和带领我们的孩子;但最终还是要放手让孩子自行选择要走的路。
罪恶感是最伤害灵魂的了。放下罪恶感,并开始请求天父动工,只有祂才能拯救你的浪子。孩子最终的生命是在祂的手中,而不是在我们的手上。
事实上,也是上帝在掌管他们的生命。

祷告
上帝
我终究是爱她的。
你知道那感受如何。
把一切都给了孩子,
却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将这些弃之如敝屣。
有时内心的罪恶感,使我含泪而眠。
当我醒来时,它仍在内心翻腾。
我回顾过往,自问:“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有时又想,“假如我没做……?“
我虽然一点都不想掠夺他们的愉悦──,
依然看到别人以自己的孩子为傲,甚至几近炫耀。
请使我不再在乎别人如何想或怎样说。当我听到他们彼此庆贺孩子的成就;
而我的女儿彷佛不如他们时,
请把我从那份刺痛中救拔出来。
请帮助我找到一处了解并深知这种椎心之痛的宁静之地。
我需要你轻声对我说,我已尽力了。
我虽不完美,但我已尽可能地付出所有。
上帝,即使在我失败之处,你也能补救。
假如我受伤,你必能医治。
请医治我,主。
请现在就洁净我的罪。

(摘自爱家丛书《浪子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