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正

以前常听人家说:“老啰!学不来了!“也有人说:“老狗学不会新把戏。“那时我总带着几分不服气与瞧不起,心里嘀咕着:“那是你,我以后绝不会如此『堕落』。“言犹在耳,如今我年近半百,在生活经验中却蓦然发现,“老人言“果然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碰撞之后的生命结晶,有一定的智慧与启示蕴藏其中,是轻慢不得的。

行为固着不易改变
心理学家说“习惯“其实是一些个人有效行为的“保留“,如果某个行为有效,能让你自在地解决问题,长久下来该行为就会“固着“,变成你的习惯,这种习惯将贯穿你的价值、认知、情绪、行为等等所有的层面,因此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很难改变。所以西谚说:“习惯是最好的奴隶,也是最坏的主人“,因为它会剥夺你学习、改变的“自由“,就好像只剩下一种反射行为。
近日在某些极其缓慢形成的体悟中,忽然发现“喔!我的学习能力好像迅速衰退,而这种学习的『低潮』并非表现在一般的能力观念上,而是在于『偏好』、『习性』等非能力的层面上“。这种再次“发现自己“的经验其实是很珍贵的,对我而言也是非常可喜的,当下的心情还真是蛮雀跃的。

安于现状无意更新
下面以几件事来说明自己学习低潮的轮廓:
一、年纪渐长,对事情的启示反而迟钝了:近来发现自己似乎不像过去那么容易汲取生活经验中的智慧精华。记得以往有些毛病出现几次后,就会自我警惕,进而努力改变自己。但现在似乎少了这股“敏感“,明明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问题,却仍旧像末稍神经坏死的人一般,毫无自觉,实在糟糕。
二、找不到学习新事物的价值:以前对学习充满渴望,想学得十八般武艺,或自我实现、或以此傲人。但现在却渐渐满足于现状,眼看年轻一代使用一堆又一堆的新玩意,心中居然响起“干嘛!不会又怎么样吗?!“的回音,想想真是可怜。
三、连接触一些“新玩意“都会有排斥的情绪:以往看到一些新玩意会觉得兴味十足,甚至想一窥究竟,虽不敢说是“好奇宝宝“,但终究能学到些新技能、新潮流。现在却真是“转性“了,连静心下来“假装“欣赏,都嫌麻烦。许多人喜欢讲“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看来多少跟年纪大了有关,所以对“新“事物直觉就是回避、排拒。

开始因循不求进步
四、开始喜欢做熟悉、容易上手的事:以前经手不熟悉的事确实也会有压力,但强度还好,现在则似乎有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喜欢活在熟悉、不费神的世界中。记得以前有单位邀我演讲,选的主题比较冷僻,当时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结果在准备中也因此增长了许多新知识。现在如果邀请单位提出的需求太陌生了,心中总多了几丝挣扎,甚至还“果断“地拒绝!
五、容易拿体力、年纪等当借口:从前总认为拿体力、年纪当借口推辞事情的人,真是no guts,结果如今现世报,当学生要我上台跟着跳sorry舞,自己居然也说“不成啦,年纪大了!“话一说完,感觉自己好像忽然间从劲歌热舞的人群背景中,被迅速摆到另一个灰色苍茫的情境里,感觉自己好像也是老人,真惨!
六、最糟的是对没进步好像也没“痛“感了:年轻时读到颜回“不贰过“时,马上心向往之,觉得“哇!果然是复圣,了不起!“,所以生活中也努力实践“零缺点“的标准,总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上层楼。一旦事不如愿,就会自我责备,心中的遗憾久久不散。现在说也奇怪,居然对累犯不痛不痒,例如交稿总是拖拉多日,原地踱步似乎也不再痛心疾首,年轻时的干云豪情彷佛烟消云散,真如人家所说的“麻木不仁!“

“学习为进步之本“,如果中年以上的男人都像我有这些学习低潮的毛病,那还真是社会的悲哀,因为这群人理应是整个社群进步的带领者啊!如果学得很慢,甚至不学,那问题就真的很大了。圣经诗篇一零三篇中有一句话说:“你如鹰返老还童“,盼望我与所有的好朋友都能调整心态,跨越学习的低潮,真的得着上帝的祝福,以致“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四十章31节)。所有的朋友共勉之!

(转载自台湾爱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