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高三的孩子不跟我说话,身为父亲的我,心里担心,行动上却不得要领,怎么办呢?
答︰我深知父母乐意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多多关心孩子。但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知道:要和青少年沟通,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我认识一个男孩,平时与家人互动良好,什么心里话都跟父母说,唯有,在大学和一位女孩交往的事情没有说,因为爸爸说过“大学毕业后才可以交女朋友“。所以,恋爱中有趣的事要忍住不能说,分手了伤心难过也都说不出口。我想如果以后他愿意跟爸爸提起,这位爸爸一定惊讶自己曾说过的话,导致他错过了孩子生命经历中的重要经验。
许多父母叮咛着孩子课业的重要性、交友要谨慎,却面临孩子充耳不闻的挫败和失落的经验。而这些复杂的心情,常常转化成负面的语言和责备的行为表现。孩子体会到的,都是父母亲的禁令与生气冲突,最后,孩子选择拒绝沟通成为保护自己的方法。
因此,要跟孩子无话不谈的第一要件: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在气头上,不要马上响应孩子,要等到心平气和时才回答。我们要教育孩子,父母的行为就不能跟孩子一样,孩子不讲理、顶嘴,我们不能也跟着强势、威胁。青少年开始冷战、不说话,我们需要主动打开心扉和他们谈。
第二,坦诚面对自己的分离焦虑。这是现代父母在孩子成长与突破的过程中,必须接受的重要考验。在当代心理分析学家佛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书中,就提到了父母亲需要面临的调适。他说孩子的独立是一种必然性,父母的爱要转化为让孩子活得更自主、更有能力的方式。在孩子日渐长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对生命有信心,希望孩子日渐变得独立,渐渐与父母分离。父母的爱要给予成长中的孩子一种逐渐增强的能力感,最后,要允许他成为他自己的权威,而免除父母亲加给他的权威。
第三,沟通的平台上,没有“我对你错“的结论。亲子沟通中,不要树立对错或输赢的态势。做父母的你,跟家里青少年互动中,无论判断对了或赢得了多少次,都没有奖杯可以拿,只有自己家中的青少年身心都健康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胜利。青少年主动问我们的想法,不要把这个回答当成攻击的机会,也不要藉这个机会来增强父母的权威。回答时要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的人格,因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在谈话的技巧上,我们可以多用发问的方式,来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反省思考,逐步找出盲点和改进之道。其实,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虽然希望独立,但也渴望父母温暖的呵护。而且,青少年成长的路途上,有很多困难及挑战,他们是需要父母的了解及辅导。做父母们的比青少年要成熟和有经验,让我们选择以温暖的姿态,守护在孩子身边,给他们信心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从指导转为引导的立场,来扶持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台湾爱家基金会特约讲师金凤/转载自台湾爱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