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湘宜
你曾经设想各种方法,努力地帮孩子拓展社交生活空间吗?如果是的话,不妨泡杯热茶或端杯热咖啡,过来一起听听一些美丽的故事。
有一回,一个五年钱教过的学生来找我,她说喜欢上一个男孩,可是男孩始终不采取行动。“怎么办呢?”她瞪大着眼睛直问。
我说:“老师是学教育心理学的,可不是爱情专家呢!”但如果真要问我的意见,那就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要将深藏在心底的爱意,具体地表达出来!”
女孩很聪明,一听即懂。不久就欢天喜地地告诉我,他们即将结婚的喜讯。
交友三部曲打破隔阂
又有一次到高中演讲,遇到一位刚从台湾来的留学生。她清秀的脸庞,却是双眉紧锁,闷闷不乐的样子。听她慢慢地说道:“在新学校里,没有知心的朋友,常觉得孤单。”没有人了解她,也没有人和她分享共同的兴趣……,她神情憔悴郁闷,问我如何寻得知心?
我轻轻温柔地告诉她:“寻求知心,实际上说来,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因为那需要等待别人采取主动的行为关怀。”而“自我中心”也常像一道孤独寂寞的高高城墙,将人围困在寂寞冷傲的城堡里,如果不努力走出城堡、主动开怀周遭的人群,孤单的心灵,就注定一辈子的空虚与寂寞。
在闲聊中,我给她三项具体的建议,我常称它是“交友三部曲”,方法很简单:
一、 平常多微笑,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因为这是走出寂寞城墙的第一步;
二、 设计有趣的活动(activities/projects),让别人有机会参与她得兴趣和喜好;另一方面,也主动参与或响应别人的活动项目;
三、 遇有感谢或欣赏的事情,透过卡片或当面向人表达内心的谢意与赞赏。
仔细说来,“爱”就像一盏灯,需要将它明显表达出来,才能照亮周遭的人群、温暖人心。如果将它遮盖掩藏,就彷佛是将温暖的灯光摆在桌底下或深锁在橱柜里,别人无法感受体会,而看到的也是冷淡和毫无关怀的外表。
帮助孩子开启友谊之窗
聪明乖巧的小雅慧生性害羞,上幼儿园时,她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耍,却不懂得如何表达。 妈妈建议她:“多微笑、多主动和人打招呼,和别人分享你喜欢的东西,并且多说感谢的话。”她想了想,制作精致可爱的美劳,是她最拿手、也最喜爱的活动,她尝试着努力与别人一起分享她的兴趣以及美丽的成品,果然因此结交了许多好友。
一位从中国大陆来的妈妈,问我如何将她内向羞怯的儿子,改变为个性开朗外向的孩子。我也告诉她这交友三部曲,她开开心心地回家去了。几个月后,这位母亲特地打电话向我道谢,和我分享她的喜乐,以及儿子一箩筐的新鲜趣事。
居住在大学城里,常认识许多初抵美国的朋友。在他们紧张又好奇的眼神里,看到他们开心自己的工作学业,也担心孩子的适应问题。和他们分享经验时,我总是强调:“无论是接触新环境,或是熟悉的环境中成长,鼓励孩子开启社交生活美好的一扇窗,永远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
尤其当孩子年纪小时,更加需要父母有技巧的牵引、指点和鼓励。因为,并非每个孩子都活泼外向、都知道如何结交朋友,而父母就像是个搭起桥梁的人,负责扮演牵引孩子的角色。 主动关怀别人,让“爱在心里口常开”,愿周遭的亲朋好友和我们一起共同享受那美好又温暖的情谊!
本文载自爱家丛书《创意妈妈 百宝箱》张湘宜着。
张湘宜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从事编辑采访工作数年,热爱写作。
美国伊利诺伊州香槟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曾任教美国圣母大学。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