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园,早已看不到年轻的脸,而二十四小时整天开放的餐饮店,入夜之后,年轻人喜欢在那里流连不归。家里的餐桌上总是放着冷却的餐点,那是上一代担心下一代挨饿而准备的,因为他们很难算得准下代何时会肚子饿。
年轻的一代,他们至终也有所谓生活的规律,只是那规律让上一代捉摸不定,因而两代之间的作息能够交集的时刻也就越来越少。
也许我们可以宣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已经不再,这不能不说是日子进入科技时代带给我们的改变。
曾经看过一个韩片,十分令人感动,也发人深省。
年轻的在城市里混得并不如意的单亲妈妈,不得已把幼小的孩子丢给住在穷乡僻壤的外婆。老外婆乍见言语不通的外孙,忙挥手向女儿推拒,女儿却扭头绝尘而去。
城市里成长的孩子,过不惯乡下生活,几番作弄老外婆,嫌外婆鞋破又臭,把鞋藏起来,害得外婆只好打赤脚。
带来的游戏机没电了,乡下买不到适用的电池,孩子更是百无聊赖。孩子想念城市里的炸鸡,老外婆终于听懂了一个“鸡”字,挖空了扑满,到市场买了只鸡炖了。孩子见炸鸡飞了,伤心欲绝,老外婆却不明所以,直到孩子饿了,这才发现炖鸡的味道也还不错。
人心总是肉长的,祖孙俩终于也磨擦出感情来。外孙学会在午后抢在阵雨前把晒在太阳下的衣物收回,也知道帮外婆把缝补衣服用的针,每一根都穿上线,因为老外婆眼力不济,每次穿针引线都得老半天。
妈妈把他接回的那天,他并不快乐,他抚着胸口,觉得那儿发疼,终于还是流下与外婆不舍的泪。
科学的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的挑战。我们似乎也不必杞人忧天,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柔软的,易受教的心。最近报载,一向在年轻人心中引领风骚的好莱坞新一代已不再叛逆,他们摆脱了酗酒、吸毒、滥交的“坏孩子”形象,这些年轻孩子逐渐明白,演电影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演艺界能有这种平常心,当然就不会放纵自己了。
无独有偶,在中国,许多新富让他们被惯坏、不受管束的孩子离开身边,送到美国就读军校,父母能有如此的觉醒并做如此的割舍,显见种种现况已经使得作父母的反思。这岂不也是佳音?
一场金融风暴把许多人逼回家中,这未始没有好处,也许这正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让人们有机会喘口气,停下来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不论怎么走。“家”是最不容忽略的堡垒,“爱家”总会有良好的因应之道提供我们,来巩固我们的家园。
一位哲人说得好:没有任何科技的发展可以带来永久的快乐,与科技发展相当的心灵拓展,应当更被重视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