闿瑞思 & 海达维

深秋,枫叶红了。
正是深思的季节。
探一探心灵深处,
是不是还结有,
难以释怀的仇恨的硬茧?
盼望能在圣诞节来临前
化解,破茧而出。
重新拾回心灵的欢乐与自由。

若是您像许多人一样,曾经想从受创的桎梏中走出来,却依然对伤害的人怀恨在心或难以释怀的话,请您放心吧!要饶恕对您伤害最深的人,并非遥不可及的,您可以学习出自内心的饶恕他人,重新享受心灵的平静与幸福。

为了有助理解,在此把饶恕的过程分成下列五个阶段﹕

经历饶恕的过程
1、承认痛苦的感觉
受到伤害,总是会带来痛苦的,但是我们的自尊心却常让我们否认这种感觉,反而让愤恨像毒菌一般,啃噬我们的心灵深处,产生了灵性上的苦毒,使我们与美善的爱隔绝。

这种否认痛苦的态度,使我们无法走出饶恕的第一步。其实这种痛苦的经验,并非无法忍受的,让我们诚实地花时间去经历这痛苦,直到了解这种伤害的本质,才是疗伤的开始。

2、慢慢整理紊乱的心绪,区分责任归属。
当伤害发生之后,我们需要仔细分清当时事件牵涉人的责任归属。
比方说,孩童时期,相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种倾向在成长时期最为强烈。当创伤发生时,孩童相信大部份是自己的错。“若是我没惹爸爸生气,他就不会心脏病发而死了。“这种想法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存留到成人后。

3、搜集相关资料
一旦我们了解了相关人所牵涉的责任,下一步就是去发现他人伤害我们的动机,如此做可以使我们不致对自己所受的伤害钻牛角尖,也不会一直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尽可能采集数据,或是运用我们的想象力,设身处地从伤害者的角度着想。

了解伤害的动机
我们不可随便找借口!没有任何借口可以用来为犯罪的行为,例如折磨、强暴、勒索、敲诈或谋杀脱罪。搜集相关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就拿丽妲的经验来说吧!她先生与一位情绪困扰的女人发生了婚外情,最终他虽然结束了这段感情,并尽力弥补对丽妲的伤害,但丽妲却无法饶恕她先生或第三者。有婚外情已经够糟了,还竟然选了这么一位不快乐到极点,且被虐待的女人,更让她在受伤害之外,多了一层受辱的感觉。

无意中,丽妲听到了一些有关那女人曾被父亲虐待的过去,不禁潸潸泪下。任何一个被有虐待狂的父亲抚育出来的女孩,都难免会想尽办法去勾引男人,为的是要寻找爱。这个消息也为她先生所说的话增加了些许可信度。她先生曾经提及,一开始与这女人作朋友是基于同情心,之后才对这“受伤害的女人“产生情愫,最后,感情与性关系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不清。如此进一步的搜寻,也找到了一些造成她先生容易发生类似奇特关系的蛛丝马迹。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可及的,但当丽妲越了解一些事实,也越容易放下她的气愤与痛苦,她真的可以原谅这第三者,却并不代表默许这件婚外情。但对丽妲来说,当她了解了事实,就使她向康复的人生迈进了一大步。

4、让数据帮助我们调整内心
一旦事实摆在眼前,我们可能以为要饶恕他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那可就错了!许多时候,人性成了绊脚石,自我防卫及报复心理会把我们丢进自怜、苦毒及气愤的恶性循环里。

走出痛苦,好好地了解阻止我们说出﹕“我原谅你“的原因,是需要莫大的努力的。

说出“我原谅你“

二次大战时,布可丽在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了惨绝人寰的折磨及凌辱。战后数个月,可丽到德国各教堂分享上帝的爱及赦免,然而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所说的并不由衷。

有一次在慕尼黑的教会分享后,她一眼看到一位先前在集中营里最心狠手辣的守卫正向她走来。他如今外表谦卑,笑脸迎人地分享着他最近才开始信仰上帝。正视着可丽,他伸出手来说﹕“若是你能饶恕我,我就能确实你所说的是真的—-那就是上帝也赦免了我。“

内心的交战,使可丽只想调头就走或是以暴力相向。她脑海中浮现了被纳粹兵谋杀的父亲和姐姐,她很想原谅应该为着惨事负责的人,但此时此刻,她终于看到了自己为何总是言不由衷的谈饶恕,因为她还日夜活在当时集中营的恐怖中。

可丽也知道,若是她无法忘掉过去,她会永远受这些痛苦记忆和感觉的煎熬,现在是她的机会,她能作得到吗﹖她的手臂僵硬的垂着,而对方却仍然伸着手,当他盯着她看时,可丽祷告祈求一种她自己没有的力量来帮助她,她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上帝,身不由己地,她冷冷握住这旧仇的手,就在那一剎那,奇迹发生了,一股暖流从她身上传给他,心中涌出一股对这陌生人的爱,几乎使她无法自持。“

可丽所描述的—-一颗心灵得医治,另一颗心灵得释放—-是真实的奇迹。奇妙的是上帝让我们洞悉自己心灵深处,借着祂的帮助来释放另一个灵魂。

5、选择将整件事交卸出去
在一堂精神病的课程里,正在讨论如何将过往伤痕累累的悲剧和惨痛经验交卸出去。一名叫劳的男子一直在痛哭流涕,很明显地,他正在受痛苦的煎熬。“劳,“教授说道,“将你的手帕卷起来,紧握手中。“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静默后,他说﹕“现在把它丢掉。“于是这卷手帕被丢到地上。

卸下往日的包袱
几分钟后,劳弯腰正要去拣手帕,另一名学生提醒劳:这就像我们老是想“重拾往日的包袱“,劳露出微笑,把手帕留在原地。由此可见,我们的选择出自我们的意志力—-让我们从旧日的包袱中破茧而出吧。

似乎人类总是难以原谅得罪我们的人,因为这么作是违背人类本性的,但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心态,活出超出我们本性的生命来。

当您学着走这条奇妙的饶恕之道时,您也可得医治并重获心灵的自由,问题是,您愿意开始吗﹖

(“The Freedom in Forgiveness“,Grace Ketterman & David Hazard 著 芮秋 译。Used by permission of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