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芬 作 ■ 许念雨 译
听到杜军疾驰而去轮胎磨地的尖锐巨响,阿敏匆匆跑进卧室,对镜检视脸上的伤痕:额头近发处一片红肿,明显的乌青眼眶得靠太阳镜遮掩。阿敏悲哀地想,她明天又得假装因偏头痛而彻夜未眠来掩盖难以启齿的窘态。
救救我们!
阿敏知道杜军善妒,但怎么也没料到他会把烈火般的妒意发泄在才六个月大的女儿身上。当阿敏冲进孩子房间,褪掉女儿身上粉红色的衣袍时,不禁浑身颤抖,泣不成声。女儿肩上那一大片的淤紫,触目惊心。
阿敏心头蓦然涌起一股恶心、绝望、悲凄。昨晚她外出购物时,把女儿交给杜军,请他照顾一下。回来时,阿敏已睡着,但脸上犹带泪痕。杜军昨晚一定又揍了她。一定是!
她帮女儿穿上干净衣服,边喂奶,边考虑是否该报警。内心又在挣扎;“这是否是在背叛丈夫?!”“会不会招致丈夫的毒打?!”看着怀里的女儿,想着身上的伤,阿敏流下了委屈的辛酸的眼泪……终于,她鼓起勇气,拿起了电话。
鼓起勇气
像阿敏这样被丈夫施以暴力的例子,在现代家庭中并非罕见。这种“避风港中的暴风雨”,使受害者惶惶不可终日。阿敏更是不幸,她在幼年时曾遭继父毒打,如今又遇到类似情况,甚至秧及女儿,可以想象她内心的痛苦
我们主张,遇人不淑或长年生活在暴力的威胁之下的人,必须鼓起勇气,脱离被辖制、骚扰的境况,而周围的亲友也应当伸出援手。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帮助你或你的亲友获得免于恐惧的自由。
勇敢面对现实
– 认清病情
阿敏必须觉悟,杜军这种暴力行为是需要治疗的,否则不可能自动愈合。若她放任他的拳打脚踢,长年作个认命的忍气吞声的妻子,不正视他的病态,终有一天会爆发不可收拾的悲剧。她必须走出虚假的幻梦,面对现实。
婚姻咨询机构或政府中的工作人员,社团中的长辈、挚友或亲人,只要是智慧、个性成熟且愿意坦诚指出真相的,均可以成为求助对象。阿敏之所以会常年受杜军的怒待,是因为她拒绝面对真相,不愿意承认这种受虐的苦毒已盘根错节在心灵深处。暴怒的继父和丈夫,绝非正常的家庭成员。任何人都有权免于受虐而拥有安全、尊严的生活。
阿敏打了求助电话后,一个辅导者帮助她扩展视野,看到真爱及她所能拥有的幸福。辅导者扶持她走过常年的忧恐,让她有勇气期待崭新而快乐的人生。
– 放下顽固
缺乏安全感通常会导致顽固。幸运的是,阿敏并未固执己见,她倾听辅导者的分析并遵守引导。如果阿敏仍固执己见而不愿改变,没有人能帮助她迎接新生。信任辅导者的劝导,是转变的起步。受怒者常因长期缺乏安全感而对人失掉信心。因此,信任必须逐渐建立,顽固必须逐渐驱除。
– 彻底宽恕
这是不容易的,也需要时间,但却是必经的一步。阿敏走出暴力的阴影后,必须进一步宽恕自己和别人的过错,不要让苦毒、怀恨蒙蔽她的眼睛。不要怨恨过往所受的虐待,不要怀恨杜军和继父,要主动去宽恕。
过去她闭上眼睛纵容别人虐待她。如今,更不能让怨恨欺蒙她。她得认知过去的情况是如何的恶劣,如今又是如何自由自在,因而能原谅别人走出阴影,迎向宽恕和自由之光。
– 寻求支持
新建立的自由生活来自真诚的朋友及健全的支持团体。当这种崭新的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逐渐建立时,“盼望”就成为很重要的拉力,使这种关系增强,进而能防护自己免于再入歧途,并且有开放的心境去倾听和学习。
在阿敏接受治疗过程中,杜军曾苦苦哀求她重归与好。但杜军拒绝辅导者的协助,而且不肯认错。由于阿敏的觉醒及新生命的成长,使杜军发现他们已不可能继续维持过去那种施虐者及受虐者的关系。
最终,杜军提出了离婚,去寻找他自己的出路。阿敏的辅导者则建议她加入婚姻受害者成长小组,好从那些有过类似遭遇的人得到支持,也提供自己的成长经验给其他受害者。藉此,更可坚固自己走向新生活的勇气及抉择。
– 再创新生
阿敏终于体悟到,透过一连串转变的步骤,她可以开创崭新的人生。这种生活让她有安全感,让她的生命更加健全。
她可以付出爱,也可以享受爱;她会因不断成长而更成熟,能与人彼此照顾;能自由表达情感,能找到健全的亲密关系。
当我们处于这种健全的关系之中时,就会觉得被滋养,受接纳,被需要,生活得有价值,愿意回馈。若你向往这样的家庭生活,就必须勇敢采取行动,战胜失败,去开创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