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仁

有一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夫妇,先生在外面被公认为脾气最好,回到家里却会因为太太没有顺他心意或小孩太吵而爆发脾气痛打太太。这位先生有一套逻辑。他说﹕“我不喜欢打人,但每一次你惹我生气时,我一定会打你。我打你,是因为你惹我,害我作不成好人,陷我于不义。”

这种逻辑造成他一天到晚打太太,太太就千方百计地设法使自己不要去惹先生,又为了孩子而乖乖忍受。这种情形反复持续,使一个本来聪明能干的女性变得麻木,在被侮辱、被批评、被限制的情况下,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非得靠着这个打人的先生才能过日子。

受虐者众
据美国医学会的统计,美国每三位妇女中就有一位在这辈子中至少被打过一次,医院急诊室治疗个案中有 35%与家庭暴力有关,警察局在夜间接到的求救电话更有60%与家庭暴力有关。

根据台湾学者的统计,台湾妇女每五位中就有一位在一生中曾被殴打。有17% 至 35% 的妇女曾在婚姻中受过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

实证研究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寇森曾选择了两百对有婚姻暴力情况的夫妻,做有系统的观察及长期追踪,期待能对家庭暴力的形成过程更加了解,并寻找解决之道。

选择个案的标准包括﹕
1.先生或太太会彼此把对方推到墙上,用力拉扯或打耳光等等,每年至少发生六次以上者。
2.被踢、被咬、被打得鼻青脸肿,每年至少发生两次以上者。
3.先生会把太太绑起来打,甚至用刀或枪胁迫太太听话者。

长达六年的追踪研究,付上了很多人力、物力的代价,结果发现,会打太太的人可归纳成三类﹕普通型、恶犬型和眼镜蛇型。

色厉内荏
“普通型”:偶尔会脾气失控,会拉扯、大吼、打耳光,但不算太严重。

“恶犬型”:像极凶恶的狗,咬到你之后绝不松口,直到你受不了为止。他们总是怪罪对方﹕要不是你把饭烧焦了,要不是你跟那个男人讲话。。。我也不会打你!他们看不见自己的缺失,永远以为自己才是受害者。他们的外表很强势、内心却没有安全感。另一特性就是大男人主义,认为男人天生就应该受人服侍,于是滥用权威叫太太顺服,为了自己的好处不择手段逼迫太太。恶犬型发生暴力,有时是因为太太直爽的批评触发了先生的“心理按钮”。这种强烈的情绪过激反应,常可回溯到他的家庭背景。

冷酷无情
第三类是“眼镜蛇型”。他们很会控制自己,善于冷静观望,能看透别人的心思,时机成熟时就用最快速、最精确有效的方式进行打击。这种人崇尚暴力与权威、喜爱刺激与掌控,常把太太当囊中玩物。他们极度自信,善于心理操纵,有时甚至鼓励太太去外遇,然后以暴力游戏去折磨、控制太太。他们目光犀利,说起话来总是皮笑肉不笑的,非常冷酷无情,这种人是最可怕的。

他们的家庭背景中常见父亲会打母亲,更高的可能性,是父母一起打他,家中可能有父母离婚、男盗女娼、吸毒、酗酒的问题。他们从小饱受身体与心灵上的摧残,被打出一颗刚硬崇尚暴力的心。

需要生命线
如此痛苦的婚姻,离婚率一定很高吗?其实不然。很多太太为了担心孩子,担心经济问题,担心先生报复,不敢轻易离开。

这样的太太需要几位好友在她身边形成一条“生命线”,让她可以把心里的话讲出来,为她开一条生路,与外界交往,才不致于关在家里被虐待、被洗脑,以为自己离了他就活不下去。

所以,对生活在这种婚姻中的太太,我们要教导她如何保护自己的性命,如何面对先生的怒气,如何逃脱先生的伤害等,更要帮助她找到合适的社会资源与辅导机构。

暴力不会自行终止
打人的情况,若未经外力的干涉,会不会自动停止?

在两百对研究对象中只有7%的人自行终止婚姻暴力,其它93%则愈演愈烈。我们的经验是﹕如果未曾得过外界力量的帮助,那些有打人习惯的人很难从恶性循环中跳出来。很多人都是在太太站起来、毅然离开以后,才愿意参加研习会、学习沟通技巧,而且有些男人一下子成了最好的学生。诚心改进之后,有的很幸运,太太重新接纳了他,有的就太迟了,太太已不愿再回到他身边。

爱需要学习
婚姻暴力是相当令人伤痛的。若一直包容,施暴者很难改变,双方受害,子女受害,一代传一代,咒诅永无休止。爱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需要教育社会的每一份子如何去爱,如何建立可长可久、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同时在立法尚未臻完善的地方,我们要呼吁立法单位不断改进婚姻暴力防治法来保护受害者,也让那些陷在罪恶中的施暴者有条生路。

本文摘选自黄博士演讲录音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