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楷林迪 作 ■ 周明仪 译
这是一个科技充斥的世代。科技发达的结果,是信息、机会及噪音,分秒渗透每一个人的生活。父母们忙着为孩子添购科技新宠,也随之迷失在科技嚣嚷声中,忽略了培养孩子品德的良机。事实上,只要有心,父母一样能在科技疯狂的世界里,塑造有科技教养的孩子。
不让科技领先
你一定还记得从前没有数码相机、iPod、手机、高清电视、笔记本计算机的时候,日子是怎么过的。今天的孩子则不然。他们的生活到处是这些昂贵的“必需品”,除非父母有计划的提醒,孩子们是不会懂得“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的。
训练孩子养成捐款的习惯,越早越好。有的家庭要求子女花多少,存多少。存下来的钱,要捐一半给慈善机构,或是给有需要的人。基督教财务顾问专家通常的建议是:规定孩子要省下一定百分比的存款及捐款,并且限制花钱的数额。
新电子产品上市的速度,不会因为父母的规定而减缓。因此,要求子女一定要有捐款的预算,是帮助他们了解慷慨助人的重要。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如何决定省下来的钱要捐给谁。他们也许捐给慈善团体,或是没有钱买文具的同学。当孩子们看见用自己的钱,可以改善别人的生活时,他们可能一生都乐意捐款行善。
习惯关机
雅虎2006年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般美国家庭平均拥有12项新科技产品,其中包括3台电视,2台计算机,以及7样电子科技产品 (MP3 播放器、视频游戏机、移动电话,等等)每一个家庭成员加起来,一天可以花上43小时使用这些产品。你家呢?是不是也如此?
电子科技产品并非凶神恶煞,但如果你不限制使用机率,你可以过着机不离手的生活,而忽略精神生活的追求,例如祷告、深思上帝的话语、自我反省。无论你对新电子科技产品的沉迷有多深,为了要赶走科技噪音,重新寻回自我的宁静,圣经里“禁食”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自我操练:不是不吃饭,而是不使用科技产物。选择一个星期不看电视,不上网,不听广播。你可以为自己,也为孩子,创造不受科技侵扰的空间。
训练孩子习惯安静及独处,要从小开始。这对他们将来的精神生活有极大的好处。规定孩子每天有几小时“不准开机”的时间,但可以读书、散步或是游戏。目的是要孩子从小懂得享受安静。
爱你身边的人
我们花许多时间上网、打手机,和千里之外的朋友联系,却忽略了同住一屋檐下的家人。事实上,高科技代替不了真实的亲密关系。我们应以培养家人情感交流的时间为优先。花时间面对面谈天,而不是隔着餐桌互送电子短讯 (text)。
父母应该和孩子讨论网络交友的问题。是诚心交友,还是只是对某一类型的人感兴趣?不要因为自己在科技上小有聪明,便占人便宜。Anastasia Goodstein 的著作“年轻人到底在网络上做甚么?”(Totally Wired:What Teens and Tweens are Really Doing Online?) 提到许多孩子在网络上成了专门使坏、耍赖、吓人的专家。三分之一的孩子在网络上被恐吓过,16%的孩子承认恐吓过别人。这几乎是他们网络生活的家常便饭,但绝非友善待人的表现。父母有义务教导子女“网络道德”的观念。
下网结语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见而效仿。你的家应该是培养品德的摇篮,千万不要让家庭成了科技重镇!
(“Character in a Tech-Overloaded World“. From the Focus on the Family website (www.family.org). Copyright (c)2007, Focus on the Family. All right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