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rah Hilgendorf 著 ■ 求真 译
自从科罗拉多州发佈了娱乐性大麻的报导,我那10岁的孩子就提出了这麼一个问题。我知道,如果就直接说“不会!”,那麼我将失去一个机会来与他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关毒品的问题:什麼是合法,什麼是安全和什麼是明智的不同。当我的大脑不停地在搜索如何给她一个正确的回答时,我发觉自己心中的焦虑正一步步地在升高。
许多专家们都认为,与少年孩子们谈论娱乐性大麻和其他毒品的年龄应该早些,并且应当时常的与孩子讨论。父母可以在孩子“大约10岁左右”就主动地与孩子们讨论这些话题。科罗拉多州儿童医院的医生柯凯莉说“但是如果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就提出这些问题,那麼你可以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就跟他谈。”
对孩子说些什麼,又如何去设计这种对话来装备他们去拒绝诱惑是不容易的。我们的目标在于避免恐吓孩子,却可以在与他们分享实情的同时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使他们清楚的明白为什麼不接触大麻和其他毒品是一个明智而且健康的选择。
开始对话
有些时候我们孩子的那些天然的好奇心会挑起我们内心焦急的情绪,然后不计后果地想立刻来个“大麻开讲”的发表会,就好像那阵子大麻佔据了每天的头条新闻时我的那种状态一样。有时,孩子可能也不知道该问什麼问题;或者他们对于问这种问题感到很彆扭,这时他们很可能就会去找一个自以为对的答案来作结论。所以,当我的女儿问到爸妈是否会在下次的购物单上加上大麻时,我的“不会。”会紧跟著一句问话“告诉我你都听到了些什麼有关大麻的事呀?”。
当我们问孩子“他们对毒品有什麼看法?”、“他们是否认识什麼人曾受到毒品的伤害?”、“如果他们朋友开始用毒品,他们会有什麼感觉?”等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去思想,并且能让他们对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做一个评估。当你与你的少年孩子谈到为什麼在有人鼓动他尝试毒品时,他就“只要说不”的原因时,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为他的人生所订的目标为何,并且要用心去了解他生活的原动力是什麼。
如果你孩子的喜好是运动,你就 把用毒品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告诉他,比如,除了让他的心率加快以外,毒品会降低肢体的协调力,并且会使他的专注能力受损。
如果他以他的好成绩为傲,告诉他用毒品会影响一个人智能的运作,即便在药性已经消退以后。
柯医生说:“持续使用大麻能导致忧鬱症、焦虑、恐慌和偏执狂,”,她并且说:“医学上已证明了大麻会导致智商永久性的降低。”
如果您的少年孩子很在意他在乐器和戏剧上的表现,解释给他听,大麻会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短期记忆,并且会导至他的肺受到伤害。
除此之外,孩子可能不知道,即使大麻在一些地方是合法的,但是对于他们这个年龄仍然是不合法的。

谈谈关于合法
娱乐性大麻的使用现在在有些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是合法的,类似的法令也预期将在别州成立。但是,即使在这些州裡面,这个药品依照联邦法还是不合法的。至于合法化的大麻和含有毒品成份的食品,任何21岁以下的人用它都是不合法也是不安全的。只因为法律准许了,并不表示它是健康的或是有益的(哥林多前书六章十二节)。这个话题可以成为我们跟少年孩子讨论的一个好机会。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清楚的家规来帮助少年人去认识圣经上关于尊重我们的身体的教导(哥林多前书十章三十一节);并且跟其他违规的行为一样,我们也要例举出犯了家规所应该承受的后果。
但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少年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到毒品时,他们知道可以诚实的与我们谈而不需要害怕受到处分;他们需要了解使用大麻对于任何法定年龄以下的人是非法的,若被抓到使用毒品会重创他们的前途,也会影响申请大学的资格和决定他们以后能否确保他们的工作。

树立权威
在“初中:背后的故事”,这本书中,陶馨雅和安淑所分享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少年人最惧怕的事情中排行第一的,就是在同儕面前显得愚蠢。所以即使它对于成人是合法的,当我们教导孩子应当要拒绝使用大麻时所表现的态度要令他们能接受,而不会觉得是被小看了。因为他们要极力保护自己在同儕间社群地位是比健康,幸福,和信任他们的父母的考量来得更重要。
以我家来说,在女儿尚未遇到这种情况和需要知道怎样应对之前,我们会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帮助她熟习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当女儿遇到别人邀她使用娱乐性的药品时,让她知道一些可能性的回应方法。一个简单又令她有面子的回答就是,“不了,谢谢,我父母会闻到我身上的味道,他们会杀了我!”。
为了能长久地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动,当我女儿与我谈到她所听到或读到有关娱乐性的药品的话题时,我会说,“我有点好奇耶,你怎麼会知道这些事的?”,这样,就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可以与她谈谈关于她在那儿得到这些药品的资讯,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机会树立我在她面前的权威,而不是由她的那些我不熟识的朋友或网站,或广告信息,赶在我之前就窃取了我家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我会很诚恳的回答她的每个问题。接著下去,我们之间就不再是一次性的谈话,而是能够长久持续不断并且具有意义的对话了。

(这篇文章首刊于2017年2月/3月Focus on the Family 杂誌上。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在Focus on the Family 婚姻与亲子杂誌上有更多的资讯。后来发佈于中文繁体字《爱家》杂誌 2017 Spring,转载www.focusonthefamily.com@2017 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