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cia Goyer 作 ■ 欢然 译
您会接受停止抱怨一年的挑战吗?我们的家庭做到了。
当丈夫和我决定挑战我们的家人去尝试一年都不抱怨时,这看来似乎是个好主意。原因很简单:抱怨会伤害人际关系,也会伤我们的心,同时拒绝了上帝的良善。
“抱怨不只是嘀咕和发牢骚,”我在我们年初的一天解释道,“它也可能是你翻白眼和发出沉重的叹息。”。
我十几岁的女儿麦迪笑了。“我就是那样做的。”。我对她眨了眨眼。“是的,而且你不是唯一的一个。”。我建议我们以另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我问:“当我们不开心时,我们倾向于做些什么?” 。
我写出了孩子们举出来的字句:诉苦、翻白眼、咕哝、抱怨、批评。查看列表,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抱怨的“必行”方式。
我们为什么抱怨
在发现我们个人的抱怨作风之后,帮助孩子们去对抗自己的抱怨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了解抱怨来自何处。
未达到期望
抱怨通常发生在当我们期望某些事情能够以某种方式进展而事实并非如此时。当孩子们期望有更多的电玩游戏时间,然而他们却被提醒要做家务事,他们可能就会抱怨。当他们整晚被繁重的家庭作业所占据时,或是当他们没被邀请参加社交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抱怨。
我们期待一件事,而得到的却相反。然后,我们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对此感到不开心。不幸的是,这些小小的抱怨造成很大的怨恨并伤害人际关系。
下次当您目睹孩子们抱怨时,问他们,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而这是否切实际。大多数的时候并不是。我也还一直在学习致力于当有违期待的情况发生时,如何做出自己的反应,同时我也在尝试教导孩子们一样地去做。
受害者心态
当我们需要帮助或觉得世界在与我们筑垒对立时,我们可能会抱怨或诉苦以获得别人去做我们想要的事情。扮演受害者常常会导致别人立即采取行动。这是一个糟糕的陷阱。
孩子们不必像受害者那样抱怨生活的艰辛,而可以学习如何礼貌地寻求帮助。要促进沟通需要减少抱怨。因此,当我听到孩子们抱怨的时候,我说:“你是要向我求助吗?”这使我的孩子知道我了解他们的需求,但是我希望他们能以有别于抱怨的方式来寻求帮助。
心中不满
有很多不满的情绪会发生在我们的工作,家庭以及整个生活中。然而,归根结底,我们的抱怨是在告诉上帝:“ 现在做的是不够的。”我们可能会试图引起注意或同情,而可悲的是,这也反映了我们对上帝的信任—这导致了训练孩子们的第二步:帮助他们了解上帝看待他们的抱怨有多认真。
抱怨是羞辱上帝
有时我们会抱怨,因为我们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圣经称抱怨为“不信的埋怨”。旧约和新约都斥责了抱怨,在民数记14:26-30中,上帝吐露了对祂而言,抱怨是多么真实地严重。由于以色列人在摩西之下抱怨,所以他们被禁止进入应许之地。上帝实际上称他们为“邪恶的”群体,因为祂看到了他们的内心是什么。
每天我们都需要为上帝从内里改变我们来祷告。上帝要我们因着祂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以及祂所提供的一切,带着感恩来仰望祂,而不是在事情非如我们所愿的时候来抱怨。这是必须学习的东西。毕竟,没有人天生就会感恩。
抱怨或感恩
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停止抱怨?教他们如何感恩!
一个感恩的罐子作开始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预备一个感恩罐。每次当孩子们抱怨时,他们都必须写一则感谢的事务并将其放入罐中。但是当我的孩子们牢骚满腹、脾气暴躁时,强迫他们感恩是行不通的。
当我的青少年女儿对她不得不打扫房间感到恼火时,我想到了这个办法。她回嘴了这么多次,以至于她不得不在罐子里放九张纸条。当她写下那些“感恩”的九件事时,她仍然抱怨。
我看着罐子和那些小纸片,知道强迫人感恩是不可能的。当然,她遵行了,但她内心没有真正的感恩之情。
使用感恩罐有一种更好的方法:鼓励孩子们在已经感恩不已的情况下写下感恩的便条。在一张纸上草草记下感恩之情,而后将其加添到罐中。然后这些纸条便成为生活祝福的提醒。作为一家人,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大事声张感恩之情
迅速赞美以取代牢骚抱怨的嘴唇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因此,加强感恩的最好方法是在感恩之情发生时就抓住它。当您见到一个表示感谢的孩子时,请称赞他(或她)的感恩态度。您这样做得越多,您的孩子就越学会感恩。
另外,还要感谢您的孩子所做的事情,但是要感谢上帝(一次又一次地)使您的孩子今天成为这样的人—让他们听到您的声音。经常使用仁慈和感恩的话。如果感恩是心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孩子的心说话。
树立感恩的榜样
尽管我不愿去相信,当讲到要教导我的孩子们不要抱怨(而是以感恩取代)之时,我能不能实践自己所传讲的乃是最大的要素。当我树立感恩的榜样之时,就在教我的孩子们如何去行。
当我逮到自己落入埋怨的情绪时,我就在学习要放下对生活会很轻松舒适,并每个人都会赞成我的计划的这个期望。反而,我相信我现在拥有的正是神所要我拥有的。就在此刻:我感谢祂。
(2019 Tricia Goyer.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focusonthefamily.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