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HUERTA, MSW, LCSW, LSSW 作 / 小朱 译
孩子思考字词的力量与应对情绪
您可以通过教孩子使用某些字词和句子来思考生活,从而帮助他们学习真正自由地应对情绪和困难处境。
情绪通常会淹没最健康的心灵。而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不足以自然地应对强大的情绪和困难的处境。虽然如此,但孩子们具备适应和改变思想的能力。在面对挑战性情况时,自然出现在幼儿的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会派上用场。有趣的是,当孩子感觉自己无法控制时,他们倾向于使用某些字词并提出特定的问题,从而试图在应对情绪时建立秩序。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字词的力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在困难的环境中使用有用的字词——这些字词将塑造积极的观点,为他们提供克服生活挑战的工具,并在心理上重构难以处理的情绪。
孩子应付情绪时可能使用的词语
让我们看看孩子在尝试处理周围世界时可能会使用的四个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短语或是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在与我们交谈时使用的交流方式,这将决定我们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塑造他们的思维。词语的力量会对孩子的思维和现实产生巨大影响。
词语1:如果什么?
当孩子面临痛苦或担心充斥他们时,就会出现“如果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引起海啸般的困扰和灾难性的思维。但是,这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的思维走向理想的结果。 “如果”问题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帮助大脑赋予孩子们生活中的故事灵活性。故事不是固定而是动态的。 “如果”的问题可以通过寻求解释来消除负面情绪。
“假如”的问题可以参考如下问题:
“如果我擅长篮球,我爸爸会更爱我吗?”
“如果我更瘦或更漂亮些,我妈妈会以我为荣吗?”
“如果我父母还没有离婚?”
“如果我妈妈失业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同的状况,以应付痛苦的情绪,面对过去并想象拥有控制感。这些问题预设未来,并提出理想的景况。但是,询问“如果”问题会激起焦虑,并担心未来,除非作为父母的迅速解决或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方式去使用“如果” 的问题。
词语2:应该
“应该”一词传达了特定的需求和期望。它强硬地描述了事件应该如何发生或生活应该是怎样。用“应该”的说词忽略了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动、思想或决定。这是个固定的观点,不允许故事有灵活可变性。
这些期望的陈述听起来像这样:
“我爸爸应该花更多时间陪伴我!”
“爸爸不应该离开他的家人!”
“我妈妈不应该喝酒。”
“我妈妈不应该大喊大叫。”
这些陈述可能是准确的,但是“应该”一词对某些人在情绪上有什么作用呢?请注意,这些是要求而没有弹性的;它创造了期望。当某人或某物不能满足这些严格的期望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失望、沮丧、批判或生气。“应该”这么一个小小的词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词语3:我想知道
“我想知道”这句话后面的内容揭露了很多关于孩子的担忧和不安的信息。因此,可以藉此了解他们如何应对情绪。在我的辅导中,我常听到孩子们问以下的问题:
“我想知道我的父母是否要离婚?”
“我想知道我爸爸是否爱我。”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的父母常常争吵。”
“我想知道我爸爸这个周末是否有时间陪我玩。”
帮助引导孩子用“可以”(以下说明)来响应这些问题,使他们接受一些不同的结果。例如,您的孩子可能会说:“我想知道我的父母是否会在一起。”你可以将这个问题变成“可以”来述说,例如“我的父母可能会决定分开,而我可以控制的是_______。”
在孩子早期发育中,惊异通常始于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探讨事物在其世界中的应用或如何运作。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可能会转向怀疑别人的想法或事情为何会出错。
上帝使我们感到惊愕和好奇。意识到在上帝的爱和他国度的景况下事物将如何不同,可以为一个人的心灵带来真正的自由。
“我想知道”所表述的是一种当事情似乎失控时的好奇,还有希望和心愿。帮助孩子公开表达这些问题,应对他们的情绪以及影响“我想知道”这句话的因素是至关重要。
词语4:可以
在孩子用来应付情绪和环境的字词中,“可以”是最有帮助的。这个词的力量允许自由和灵活性。它使孩子们接受无法控制的事情,同时知道即使情况不按计划进行,生活仍然会好起来的。使用“可以”一词有助于将混乱的情况恢复正常。 “可以”有助于将孩子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他或她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以下是关于“可以”的几个示例:
“我的父母可以继续维持婚姻关系,但他们选择了离婚。我可以尝试与他们两个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我可以继续生气。”
“我父亲可以选择留下,但却离家了。我可以原谅他并从事自己的事,或者我可以继续生气并在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
“可以”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学习如何感恩和宽恕的机会。它使我们的孩子停止为无法控制的事物而努力。
自由的选择
爸爸妈妈并不完美,有些还留下了大伤口和棘手的问题。遭受动荡的儿童可以透过伤害和不安全感来诠释控制。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接受现状并选择自由——宽恕的自由,爱别人的自由,控制可控事物的自由以及经历救赎和韧性生活的自由。这些话语的使用带来了找到通往自由之路的力量。
帮助你的孩子将“如果”,“我想知道”和“应该”的想法及对话,转变为“可以”去重塑“如果”,“我想知道”和“应该”的方向。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情况时,使用“可以”一词的力量将有助于引导他们的思想走向自由和健康的人生。
人性影响我们如何应对情绪
人类本性是易于想到“如果”的问题和“应该”的表达。这些反应往往是孩子们在应对生活中的情绪和环境时的首选之处。
作为人,我们很难取信于人。信任是需要有想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心态,并能为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敞开心门。人大多数都希望控制周围发生的一切,但是,控制可能只是一种错觉。想一想吧,您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多少控制权?而且,当你努力要控制某事物时,它是不是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呢?
如果我们依靠那些“如果”和“应该”的问题,我们就会遵循我们的人性。依靠身体想要和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而活,这样生活就会变得拘束且可能因此而被囚禁。但是,如果我们相信上帝会按照每样事情应该的发展指引我们的道路,并教导我们的孩子们这样生活,那么,我们就能找到自由。
经由神的话得自由
保罗在腓立比书4:4-9中写了“让”和“请求”两个词。这些话说明了相信和上帝的关系。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对什么感到好奇?我们对他在做什么感到好奇吗?我们是否相信上帝是真实的,且绝对掌权呢?
当我们的心理挣扎与我们所希望的生活相吻合的景况下,我们上述的词语(如果,我想知道,应该怎样做)是很重要的词语。那么,我们说这些话的动机是什么呢?有没有信、望和爱?是否“可以”有积极的方向?例如,如果“如果”是由乐观的态度所驱动,“我想知道”是带着敬拜的乐观态度,而“应该”是充满爱心的顺服,那么这些话语就充满了可能性的力量。但是,“可以”一词有助于初始过程朝着这些词后面的正确方向发展。教导你的孩子在生活中如何在思维中使用这些词语吧。
圣经例子
上帝的每一位跟随者都明白这些,他们可以跟随或不跟随上帝,但是无论怎样都要付出代价。他们选择了与上帝的关系,这改变了他们思想和话语的动力。与基督的关系具有改变我们思想和言语的力量。
戴维最有可能使用“如果”这个词来衡量如何保护他的羊群。
当东方博士跟随恒星去看耶稣时,这些智者最有可能使用“我想知道”的字眼。
戴维,以斯帖,但以理,保罗和其他人使用“应当”一词的时候纯粹是出于对基督敬虔的顺服。
在腓利比书第4章中,保罗指出感恩是守护我们的思想和寻求和平的主要元素。他教导我们:“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立比书4:8)。在发现神的平安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多思考这些事情的话,那么,我们会经历截然不同的生活。
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的教导,以及穿上新人(歌罗西书3)和神所赐的全副军装(以弗所书6:10-20)的描述,透过提出可以的问题,使人走向心理和灵性的自由。譬如,我们可以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来承接灵性上的力量和保护。归结为以下问题:您是否要灵性上的安全?如果答案是“是”,这就是你可以做到的。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去寻求灵性上的安全需要你采取行动,但这不是你必须要做的。但是,你可以做的好处是否超过了坏处?
活在圣灵中
罗马书8:5谈到在圣灵中的生活。你可以活在肉身里,也可以活在圣灵里。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遵循我们的身心需求,为未来担忧并期待未来如何的倾向,这就是我们肉身试图驾驭的生活。活在圣灵中是选择活在当下并发现你可以按照上帝的计划去做。这是跟随上帝的引领和指示来确定你应该往哪里去。如果我们活在肉体中,生命中就充满了各样的“如果”和“应该”,但是上帝呼召我们靠着圣灵而活。这虽不能保证人身安全,但可以确保在基督里的属灵平安。
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上帝,并以祂的眼光看世界。祂承诺圣灵的同在,如果我们寻求祂,祂就会赐我们知识。使用这些话语的力量,我们可以向我们的孩子们表明,圣灵中的生活将帮助他们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世界。
选择关系
您也许会说:“我可能是上帝的孩子,这些可能会发生。”想象一下上帝在开车,他邀请你和他同车。当我们坐在乘客座位上时,会对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兴奋吗?还是会因为我们本期待停下的地方没停车,或者是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事情会变得更好,而感到失望和生气吗?使用“可以”会帮助我们在应对生活的挑战时内心更加开放和兴奋,从而使我们能够灵活接受和面对意外的结果。
使用一些字词带来的力量,如“可以”,来帮助你的孩子学习真正的自由。上帝渴望与你和你的孩子建立关系,并希望给你们每个人丰富的祝福。遵循祂的诫命并与祂建立关系会引导他们走向自由。
“4 Words Kids Use When Coping With Emotions“ by DANNY HUERTA, MSW, LCSW, LSSW (©2020 Focus on the Family.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www.focusonthe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