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莎‧米恩斯 作 ■ 苏杭 译
病态互依症的又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想要通过紧紧抓住自己的配偶来控制现状,不计后果。有一本讲惧怕心理的书可以成为这种病态互依症患者的行为准则。这本手册的原则就是教我们要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免丈夫损害到我们的安全、经济和家庭的名誉。但是,我们的信仰在哪里?惧怕心理抵消了我们的信仰,控制阻挡了祷告的威力。甚至有些女性宁可让自己和孩子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之下也不肯放弃她的控制,还得让别人来冒险寻找她家可怕的秘密。西雅图地区有个叫吉宁的妇女曾经给一个广播电台打电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过去的十八年间,我的丈夫一直沉溺在色情和性中不可自拔,感染艾滋病毒达十四年之久。我们之间当然不可能有性生活,他就自己看色情杂志,还阅览色情网站。尽管我知道我不该再维持这个婚姻,也不该让孩子们看到这种状况,但是我离不开这个家。大家都会知道。另外,我也不愿意让我的孩子们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因为我就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
像吉宁这样的妇女往往是从她幼年的生活经验中学会了这种控制,而吉宁的问题很可能也是由于破碎的童年生活所致。海伦的生活也被丈夫搞得一团糟。由于丈夫是一个基督教领袖,被别人知道内幕将在信仰上付出很高的代价。
我丈夫是个牧师,我们结婚二十六年了。十九年前我发现他开始有外遇。为了避人耳目,他最终辞去了牧师的职务。他不分场合地跟女人调情——在商店里,在朋友家,甚至在我们同去的教会里。现在他成为一个传道人,常常出门在外,但是坏名声始终紧紧地跟随着他。我非常痛苦,也曾经离开过家,但是我害怕一旦真的离开,会断了我的经济来源。
放弃丈夫对海伦来说将是很大的代价,她的经济来源要依靠丈夫传福音而获得。由于她的丈夫非常有名,丧失宝贵的友谊和教会的支持将直接影响到海伦生活的核心。正如南希葛鲁姆所言,“放弃丈夫所造成的损失太大了,而留在家里做一个管家婆,即使有点像是对丈夫的开恩,也似乎是比较好的选择。既然后果会变得如此可怕,为什么不事先警告、避免危机,同时处理好情感上的弱点呢?病态互依者的控制不会是希望制造灾难吧?”
关系的隔绝
就像我们所听说的大多数妇女一样,吉宁和海伦都生活在一种情感隔绝、被丈夫某种不可言传的秘密行为所捆绑的境况中。面对这些事实并且公诸于众就等于承认她们的生活失控,说明她们不会有效地经营婚姻。于是她们会戴上面具,以维护一种“常态”的幻觉。似乎一切都要靠这种常态。由于戴着面具,所以病态依赖配偶的人生活在与人隔绝的空间,不仅是因为不愿让人们发现家里的秘密,而且他们将不再需要任何人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婚姻时的誓言。
很多年前,我的生活看起来与现在完全不同。十八岁结婚,二十岁生孩子,紧接着我发现我们的夫妻关系出了问题。我的反应是经典的病态互依观念。我把夫妻间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归罪于他,而且对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发泄我心中的愤怒。多年来我都祷告祈求上帝帮我改变丈夫,我以为那是上帝的意愿。当我感到上帝并没有按照我的时间表来改变我丈夫的时候,我就开始努力地控制和操纵丈夫。但是那样做却把事情弄得更糟。
终于有一天,我的心力用尽了,感情榨干了,我无言地宣布了自己感情的彻底独立。我的宣言是如此地庄严。站在北加州我家的客厅里,我坚决地将那个内在的我冰冻起来,让它变得又冷又硬,让谁也无法伤害我。我并不是要将上帝完全锁在心外,为上帝留下一条缝。但是,上帝无法温暖一颗零度以下的心。虽然不是有意的,我还是将上帝锁在心门之外。我知道,这样做的人并不只我一个。
当我们决心不再对任何人解除警戒,就会拒绝别人来满足我们心灵深处的渴望。当然,把感情的稳定性建筑在自信无人能够让我们失望的基础上,也是不明智的。人终归是人。我们需要用他人的意见和行为来奠定稳定的情感和自身的价值,因为我们已经被造成了需要爱情关系的人。上帝创造夏娃是因为亚当感到孤单,他们无论在伊甸园里面还是外面,都分享双向的相互依靠的关系——彼此需要对方。
承认自身的问题
爱情关系并不能保证我们内心深处对爱和接纳的渴望被满足。上帝的力量随时可以帮助我们,但是我们必须能够坦白地承认自身的问题。当我们掩盖、压制、照看、孤立自己,或者宣称情感的彻底独立时,就是在用自己心中的惧怕来作茧自缚了。
圣经中有句话说:“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我们需要在心中有很大的容量,具备这三种能量,纔有能力应对自己丈夫的不健康行为。只要我们真正将自己交给上帝来管教、关照,我们就一定能够真正地体现上帝的全能和大爱。
选自《在同丈夫的秘密战争之中生活》,Marsha Means (马莎 米恩斯)作,1999年贝克图书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马莎‧米恩斯和她的丈夫帕特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主持一个广播节目,叫做“燃烧的爱”。另外,他们还有一闲特别的工作室,也叫“燃烧的爱”,专为那些由于工作狂、挥霍无度、嗜性如命、婚外恋等等发生婚姻危机的夫妻提供服务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