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官

上文提到了如何破除中国太太的迷思 ,本文则继续讨论面对传统的先生 、公婆及影响所及的下一代的因应之道。

华人文化讲求妇道,却没听过人讲 “夫道“。 如何做好丈夫的角色 ,很少受到重视 。 中国先生对于成家, 在观念上 心理上可说毫无准备 ,婚后大约只能称之为“结了婚的单身汉“, 加上“男儿有泪不轻弹“,内心的感受不轻易外露,也不容易去体会及接纳妻子的感受, 有时候妻子在这样的相处中精神已接近崩溃了,他还觉得 “满好的没什么事呀 ! “ 这些与当初妳对婚姻的期望 ,可能相去甚远。 有时不禁会想 : “嫁错了人吗 ? “

家是共同体
我们来想想婚姻是什么呢 ? 它是一夫和一妻组成一个家,夫和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家是一个结合的共同体,而妳其实是婚姻中最主要的一环。因为妳的条件比先生好,心理上成熟稳定且弹性大配合度高,经营关系是妳的强项,强烈的委身增添了妳的耐心及毅力,不但懂得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督促自我成长,把握了自己这个个体,更可以进一步学习两性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在各年龄阶段的不同变化,如何加以适应、协调,以及沟通、聆听的技巧等,以促进夫妻间更好的互动,这更巩固了夫妻的共同体。 再说到妳还能影响的是丈夫这方的半个体,为何说只是半个呢 ?

当进入婚姻时,妳的对象是带着他的“过去“和“现在“与妳结合的。 “过去“包括了原生家庭及文化背景。 这些都是既成的事实,无法再改变。 “现在“则包含了成年以后已定型的思想,也不会轻易更改。 这些根深蒂固的配件,妳只有试着了解与接纳。 妳能影响的是他未来的这一段,要注意细心去发觉他在婚姻关系中的潜力,藉此找出合适的着力点,妳可以四两拨千斤,引导他在婚姻的学习上突飞猛进,令妳刮目相看,大体而言,多数人很期盼得到欣赏与肯定,这在华人的习惯中是比较被忽略的一点。 若是妳的中国先生在结婚若干年后,终于决定从“君子远庖厨“的宝座上下来,把他吃完饭的那一份碗筷帮忙拿到厨房的洗碗槽里,妳得记得照他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妳的欣赏与感激,并多多地肯定他的努力,也许不久以后他能心领神会,懂得了投桃报李,对妳也欣赏肯定起来,不就皆大欢喜了?“ <br>

要知道这样做对他是很不容易的,想想他得奋力跨越几千年的文化,内心要经过多少层的蜕变。所以对这些“千岁爷“,“万岁爷“,记得要耐心相待,多多赞赏!如此将能影响他与妳同心经营婚姻,妳也就能“夫唱妇随“了。

与公婆相处
我们再来谈谈与公婆的相处。华人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男丁是家族共有的经济来源与传承希望。妳所嫁的中国先生是带着他的家族与妳进入婚姻的。这不是出于他的选择,也不是他的决定,妳可能面临付出经济上的支助及他家人加入妳的婚姻生活等等状况。其中最普遍的是与公婆相处的问题。要知道妳的中国先生从未学习过如何处理这类的情况,恐怕他从小耳濡目染的是社会上“娶了媳妇忘了娘“的警语,公婆也或许有怕失去儿子的防卫心理。看起来,孝子、贤夫难两全,妳的中国先生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其实,如果真嫁给一个不懂得孝顺的先生,妳也觉得心寒吧?那么,如何维持大家庭的和乐呢?我认为先生是个关键人物。如果妳能与他注意争取夫妻共处的时间与空间,经营好互信互重的婚姻关系,大可跳脱传统的窠臼,彼此协调好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我感激外子在此事上与我大力配合,使我的处境轻易许多。我先坦诚的与他沟通,表示了解他关爱他的家人,也愿意支持他,只是因背景及习惯不同,有些事情他做起来要比我自然得多。譬如他应常陪伴老人家与他们闲聊等,可避免让孝顺只停留在奉养,而能够提升到彼此享受天伦之乐的层面上。至于跑腿、购物、带他们看医生这些事务性的方面,我都乐意去做,如此分工后,老人家不会感觉被忽略,我也不会感到压力太大,堪称两全其美了。

下一代的教养
最后谈到下一代的教养问题,妳可能得面对“多子多孙多福气“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近代的社会中,生养孩子越来越不容易,在时间,金钱,精力上都需仔细规划,不要让妳自己及整个家庭生活失去平衡,也注意不要让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这事妳自己要拿捏得宜。生男生女一样宝,每个孩子有其独特的资质及潜力,都应得到尊重及保护,要避免让家人对他们有差别待遇,也避免让他们被要求凡事都要得第一,好像他们从来就不够好,以致影响了自信。再者,华人惯于用高压的方式对待孩子,不免造成情感上的创伤及心理上的距离。当然,这些情况也少不得要妳在其间多排解,帮忙沟通了!

一个家庭里上上下下有多少事情需要妳操心劳力,记得妳所面临的挑战越多越大,就该更用心的照顾经营自己。如同一棵树,枝叶越是受到风吹雨打,妳的根却要往下扎得越深越稳,如此才挺立得住。毕竟,若是妳撑不住了,对谁有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