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美琴
忧郁症已然成为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不仅患者深受其害,连带家人也陷入慌乱与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与社交活动。有鉴于此,爱家希望借着提供有关忧郁症的系列文章,帮助患者及家人对忧郁症有正确客观的认识,早日走出生命的低谷,迎向健康的人生。
由于忧郁症的种类繁多,成因又极其复杂,因此,在诊断上确实不易明确,没有任何一种可信的测试能单独达成诊断。根据统计,约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得了忧郁症而不自知,求诊的患者也仍有一半的机率没有被诊断出来,甚至医师的诊断也偶有偏差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病情延误,且常适得其反,更遑论发挥疗效。故此,有关病人的数据与记录愈完整,愈有助于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忧郁症的诊断
大体而言,忧郁症的诊断是以精神科医师与病人的面谈为基础,面谈中取得病人完整的医疗与精神科病史,并列出病人症状的数据,然后与普偏为精神科专家所认同的诊断作比较而产生的。医师除了从病人所述的症状、健康状况、过去就医记录、家族病史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外,也需就患者目前的生理状况进行检验,进而厘清是否忧郁症是由其它疾病,诸如荷尔蒙失调、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等因素造成的。
就患者本身而言,如果怀疑自己是否罹患忧郁症,并且是否需上门求诊断,以下的检验表能有效帮助自己做初步的判断,也可作为医师的参考。
- 忧郁症的自我检验表
情绪:忧郁、低落、沮丧、焦虑、空虚、痛苦(尤以清晨最明显)
态度:悲观、愧疚、失败感、无助、无望
睡眠:失眠、易醒、嗜睡、易倦怠
身体功能: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体重骤增或下降、胃肠不适、生理失调
表现:易怒、哭泣、恍惚、犹豫
轻生念头:自杀的倾向、自残
- 他人检验表
沉默寡言:职场中尚能与人沟通,回到生活中变得沉默、萎缩
情绪不稳:暴躁易怒、易冲突、杞人忧天
疏离人群:不愿工作、失去社会适应力、不出门、逃避
不注重外表:衣着随便、不会照顾打理自己
无法作决定:失去判断力及自信心
经常落泪:情感脆弱、莫名哭泣、尤在独处及夜晚时
医师会藉由观察及询问患者的情绪、行为和生理状况来检查是否呈现忧郁症的迹象。然而,回答问题并不容易,因为忧郁症常会扭曲患者的思考与态度,例如忧郁症患者往往显得意兴阑珊,不愿回答,而躁郁症患者没有耐心针对自己的问题回答,所以一般医师会鼓励其家人或亲友陪同,提供更多客观清晰的讯息,也能对患者近日的行为反应有正确的描述,帮助医师达成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症状严重会影响患者正确判断的能力,他也许会辩称先前所服的药完全无效,而事实是该药有效,只不过患者的记忆受到影响而扭曲,此时陪伴的亲友可适时厘清真实的状况。
医师也可能问及个人隐私及生活细节的问题,诸如性生活、用药、酒精方面的状况,病人若能感受医师释出的善意,才愿意确实回答。往往忧郁症得以改善或治愈,是因为医师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另外,患者自发提供的信息也不容忽视,有时不以为意或不愿提起的事件或经历,反而对医师的诊断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虽然专业医师藉由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家族病史、测验结果等数据而下诊断,但因忧郁症本身具有的特质,有可能患者会否认诊断的结果,尤其是躁郁症的人鲜少在初次的诊断就全盘接受医师的说法,承认自己罹病的事实。如果怀疑医师的诊断,仍可要求转诊,寻求第二个意见。
忧郁症的治疗
如前所述,没有一种测试能单独达成诊断,同样,也没有一套标准的治疗法能针对每一类型的忧郁症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往往是根据病症的类型及严重的程度,且需持续寻求治疗,直到找到让病情明显好转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持久的耐心,绝不可半途而废。(待续)
主要参考书目:
1.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by Archibald D. Hart Ph.D.
2.“战胜忧郁”─联合文学,联合报健康版
3. “Essential Guide to Depression” by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