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维仁
在谱入大半生命的婚姻舞曲里,你愿意跳一支你(我)进我(你)退的探戈,或是全场圆融滑转的华尔兹? 我们都知道有亲密感的婚姻才会觉得甜蜜,然而并非所有的夫妻都能享有你侬我侬的亲密感,但只要愿意花工夫、彼此尊重,有心学习建立关系的技巧,那么天下眷属都能成为有情人。
建立亲密感的关键在于两人间能够彼此信赖,彼此间的信赖又筑基于两人关系中的安全感。唯有在安全的情境中,你才能放下心理防卫,向对方敞开心门,看到你内心深处最隐密、最脆弱、最赤裸也最真实的部分。
从倾听到了解
关系中的安全感既然这样重要,如何才能让对方与你相处时有安全感呢?关键在于有颗愿意倾听并从中不断了解对方的心。让对方知道,不管他所分享的是什么,即使我们的看法不同,你也愿意以尊重、专注、接纳、守密的态度倾听。你不会随便批评、指控,相反地,你会设身处地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与感受。愈能如此对方愈能把你当成知心、可信,让他有安全感的人。
为了能与伴侣建立安全、信赖,彼此能无所不谈,分享人生种种经验与感受的亲密关系,两个人都需要学习了解,并处理自己与配偶的“深度心理情结“。
观察你在日常人际互动中各种情绪反应,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潜意识有哪些“心理情结“。情绪反应愈超乎寻常,就愈是能深入自我了解的良机。
若懂得把握这些自我探索的机会,透过激动的情绪,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潜意识中种种心理情结,学会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进而建立你侬我侬的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讨论“核心情结“之前,必须先介绍“原生家庭“与“移情作用“等心理学上的观念。人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你从小成长的家,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叫做“原生家庭“。另一个是长大成人以后重新建造,你自己“当家“的家,叫做“再生家庭“。深度心理情结的产生与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经验息息相关。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管理情绪的能力,更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
“移情作用“是指在原生家庭成长时所经历的强烈情绪经验,会在成长后的成人世界,尤其与当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例如配偶或子女)相处时,重复浮现。
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若干心理情结。专以客观科学方法研究“移情作用“的心理学家鲁伯斯基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在他们心理情结中有某些特别敏感、一触即发、人际杀伤力特强的“超级按钮“,就称为“核心情结“。
核心情结极易在日常生活中毫无防备、意想不到的时刻,以超凡的强度,被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中国有句俗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临床上笔者也见过许多“绝配“。先生若是“急惊风“,不知为何,他所娶到的太太很可能正好就是“慢郎中“。同理,夫或妻自身的“核心情结“往往就是对方“核心情结“的“绝配“,加在一起就产生极强的化学反应,激起又痛苦、又灿烂的生命火花。
彼此连锁交互反应
文丰与凯莉之间就有着类似彼此连锁、交互反应的核心情结。他们刚搬到新的地方,虽凯莉想办法与邻居交往,但总觉得很难与他们热络起来。当她想跟文丰分享缺少朋友、心中寂寞的感受时,文丰却生气地对她说:“你烦不烦,只会整天抱怨,为何不让自己快乐起来,好好过日子?“凯莉心中的苦不但得不到文丰的支持、抚慰,反被训了一顿,两人就为此大吵了一架。
隔天,两人情绪和缓之后,一起平心静气地分析吵架的缘由。凯莉发觉,在短短的争执之中,她竟有两个“核心情结“被引爆。一个是“怕寂寞“。原来,小时候邻居没有同年龄的小孩,她从小孤单地一人长大,所以很怕没有朋友,再尝寂寞之苦。她的另一核心情结是:“为何没有人可以将心比心地听我诉说心里的感受?“原来,成长时,凯莉的母亲常在她想吐露心声时泼她冷水,不是不许她表达负性的感受,就是曲解她的意思。因而,当文丰不能耐心倾听,反而否定她的感觉时,她就产生过激的情绪反应。
文丰也发现自己有个“怕无能“的心理情结。当凯莉在表达孤单、痛苦、脆弱、无助等细腻的情绪感受时,文丰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
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替凯莉解决问题,而当他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觉得相当羞耻。凯莉吐露心声,无意中引发了文丰心中“怕无能“的心理情结,因而他不知不觉地在心理上自我防卫。他不但不能细心体会凯莉的感受,反而为了掩盖潜意识中的羞耻感,而生气地指责凯莉不该成天抱怨。原来,文丰小时候也有许多像凯莉这样柔细、脆弱的真情,但每当他想表达这些感受时,父母就像许多缺乏EQ的中国父母一样,不但不懂得倾听、疏导文丰的情绪,反而告诉他男孩子不可以有情绪,应该要“打落牙和血吞“才勇敢。不知不觉地,文丰就“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方式,变成父母的翻版,在自己的婚姻中与凯莉的“核心情结“对上,起了连锁反应。当他们都领悟到双方过去的心理历史如何在目前关系中重现,冲突就开始有了转机。彼此较能掌握处理问题的关键,学习沟通技巧,从倾听中了解彼此,满足双方的需要。
缺乏EQ、从小压抑、漠视情绪、对自己内在情感世界浑然不觉的人,很难倾听或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甚至看到旁人有情绪感受,自己就不安、焦虑、不知所措。像文丰与他的父母,不但不懂得细听、接纳与疏导,反而忙着帮别人否定与压抑情绪,结果使大家都受伤、麻木,无法更深入地建立相知、相爱的亲密关系。
进入婚姻与亲密关系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借着过去“核心情绪“被引发的机会好好发展EQ,更深入了解自己与他人,帮助彼此成长,使双方都得到医治,而两人的亲密关系也能更上层楼。
了解彼此过去的心理历史,可以为婚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认识彼此内在心理状态,也是解决冲突、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不可缺的一环。接着让我们更进一步探讨挖掘与处理“核心情结“的步骤。
“心灵回溯“的技巧
要经由当前人际关系引发的强烈情绪深入意识,探讨过激的情绪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心灵回溯“是相当情绪化的过程,有些人甚至会暂时产生心理退化的现象,重新经历儿时的伤痛,陷入强烈的情绪当中,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处、身处何时(在过去某段时日或是现在)。所以,安全地使用这套技巧之前,身旁最好有人关心你、支持你,懂得细心倾听,给你安全感。在你深入探索心灵脆弱的部分时,任何“批评“、“论断“、“越界“,或对你所吐露的心事做种种负面臆测与阐释,都可能使你再度受伤。因而,你要倾吐的对象必须是让你“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是与你感情好、能爱你的伴侣,可以是知己好友,或是受过专业训练,能了解你、让你信任的辅导者。
以下是“心灵回溯“的五个步骤:
- 省察过度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自己对某些人、事或情境有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时,就加以留意,尤其是特别强烈、一再重复出现的情绪,很可能背后藏着自己的“核心情结“。
- 回溯心理历史。
闭起双眼,由当前过激的情绪反应开始回想,过去生命中有哪一个情境也曾激发类似的强烈情绪反应。
- 找出相似之处。
现在与过去的两个情境能激发同一强烈情绪的人、事、物与互动模式,有何类似之处?
- 找出相异之处。
现在与过去两个情境有何不同的地方?有何新资源可用来解决问题?
- 找出新的应对方式。
研究两个情境的差异,能否从新的情境中,找出过去旧情境中未具备的条件、对问题分析的能力,与较有效的应对方式?
心灵回溯可以在一个人独处时自行运用,不过,身边若有安全的人来帮助我们一步步经历上述过程,将会更有效果。
黄维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诊所专业双语心理治疗。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督导、训练与教学工作。Focus on the Family国际讲员。
(本文摘录自黄维仁博士最新力作『爱就是彼此珍惜』,经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