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仁

分手后的心理重建的必要
造成现代婚姻冲突的一个主因,是想找一个人来照顾自己,满足自己所有的心理需求,把责任推卸给配偶,强求对方为你的幸福快乐负责。所以分手后当事人一定要小心避免“饥不择食” ,太快进入所谓的 “Rebound Relationship” (反弹式的爱情关系)。就像个篮球队输了球赛之后,若只是再打一场,他们失败的机会仍是很高。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这个球队必须在输了球之后,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针对弱点,努力操练能使他们反败为胜的技术,在下场比赛中才有胜算。同理,为了自己长远的幸福,分手后当事人最好能花个两年的时间专注于自我成长,深入了解前段爱情失败的原因,学习建立幸福亲密关系所必须具备之技巧。

婚姻为何触礁
婚姻触礁可能有许多因素,例如工作繁忙、外界压力、姻亲或第三者介入等等;然而爱情之无法继续维系却常与当事人的深度心理密切相关。
爱情可说是天地人间最复杂、最耐人寻味的一种人际关系。爱情为人带来千载难逢之良机,得以藉此关系医治人在过去生命中所受种种的心灵创伤。然而,如果不注意,这也会成为一些脆弱心灵伤上加伤的危险时刻。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中成长的经验,常会深深的影响他日后爱情关系的发展。从小一些深刻,未得满足的心理需求,我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要从伴侣身上以三百倍讨回,造成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最困难的挑战。

什么是原生家庭呢?基本上每个人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有兄弟姊妹,父母照顾的家,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作主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个人从小长大的家。
每人有不同的故事和遭遇,对自己成长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回忆,无论是爱或伤痛,“家”毕竟是最亲密的地方。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情绪掌控,尤其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亲密关系间最深的情绪互动与了解。
志斌是个认真负责,努力赚钱养家的好人。可是除了愤怒之外,他似乎什么情绪都不表达。他也从来不告诉人他心中的想法与感受,包括对他的妻子在内。他深信“好汉打落牙和血吞”,“英雄喜怒不形于色”这类的哲学,他的妻子最后因无法忍受这种孤寂、阴霾、长期感受不到温情、阳光的婚姻生活而离开了他。

回溯心理历史
其实,对于一个不会表达情感的人而言,离婚所带来的伤痛与打击是更为剧烈的。他曾借着酒精来麻醉自己,幸而身旁有些教会的朋友关心他,鼓励他接受辅导,走上医治、成长的道路。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记不得的事在日后所造成的影响,往往要比记得的事来得更重大、深远。在辅导的过程中,他努力学习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去探索这“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内在誓言”从何而来,为何对他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原来,在他六岁那年,所爱的父亲突然过逝,母亲终日以泪洗面。他内心暗自做了个决定,要为母亲而坚强,绝对不让自己感受到伤痛柔弱的情绪,更不许自己掉泪。往后三十几年,他真的做到了铁汉不哭,但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埋进了坟墓。在辅导的支持与鼓励中,他终于提起勇气,去面对,处理被埋藏了三十几年的丧父之痛,在哀伤的过程中,他屡次哭得像洪水决堤,然后冰山开始渐渐解冻,他变得柔和、有温情、能够去爱,也开始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共谱人生之舞
婚姻就好像两人在完全漆黑的室内要跳难度很高的“探戈舞”。两人都有心要共谱这支很美的人生之舞,却因看不清对方的舞步而撞得鼻青脸肿。过去长久未能满足的心理需求与未得医治的心灵创伤,会延续到现在,使我们不知不觉地用愤怒向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讨债”。活在爱中的秘诀,就是学会如何把“潜意识作主运作”的状态,转化为“意识作主运作”的状态,学习自我心理分析,并且不求诿过地回溯心理历史,可以帮助双方在潜意识漆黑的暗室中,为爱点亮一盏灯,让我们能在“意识作主运作”的状态中,看清双方舞步,使爱情关系更上一层楼。

我们应如何面对过去这些伤痛,如何医治才能更有力量站起来,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呢?医冶的第一个步骤,是开始借着自我省察,去了解自己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与潜存自己身上之种种“情绪按钮”。对身为老么的人而言,家里的决定权往往轮不到他,一个总是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将来在他的人际关系上是最敏感的,很可能就是别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见,一旦觉得被忽视,就容易有情绪过度激动的反应,例如,为了要凸显自己而讲话特别大声,特别 “冲”,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各自的心理按钮
一个从小看妈妈总是用眼泪来操纵爸爸的小孩,长大后见妻子掉眼泪时,不但不安慰她,反而大发雷霆,因为一剎那间仿佛又看到儿时的情景重演,潜意识里已认定妻子要控制他。其实这个妻子很无辜,只是她的眼泪无意中触发了先生的心理地雷。每个人的心理按钮各有不同,有人怕 “被冤枉”,有人怕 “被抛弃”,也有人怕 “被依赖”。心理按钮特别容易在亲密关系中造成问题,若要得医治,除发掘自己的心理按钮之外,我们一定要学习不再把手指指向别人,认为都是别人害我们变成今天的景况。要知道身边的人只不过碰巧误触你的按钮,我们却该自己负责去医治,改变这些按钮与心理程序。如果想脱去过去的种种捆绑,我们就必需体认到,过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创伤,可能不是我们的错,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个选择负责任。

(黄维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诊所专业双语心理治疗。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督导、训练与教学工作。Focus on the Family的国际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