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葛利 / 史葛雷 合著 ■ 岳景梅 譯

要辯別你孩子的心靈是否封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會表現出一些征兆,譬如許久沒和你說話、不和你的視線正面接觸、抗拒身體的碰觸等。當青少年子女的言行似乎在一夜之間劇變,或是出現反抗的行爲,你就要注意觀察他是否有封閉心靈的現象。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征兆:

●孩子變得好辯論。
●開始與你反對的朋友交往。
●咒罵或使用無禮的言語。
●臉上常常出現憤怒或逃避的表情。
●對任何事都不願意討論或表示贊同。
●當你碰到他的手時,他總是很冷漠、沒有反應。
●察覺到孩子開始逃避你。
●子女常對你視若無睹。
●不看重你的勸告。
●開始嚴厲地批評你。
●和子女之間溫馨相處的感覺似乎消失了。
●子女開始沈溺在性、酒精或毒品之中。

但即使如此,下面四個步驟卻可以重新開啓他們緊閉的心扉。

一、表示親切
我們希望你用下列方法表達對青少年子女的親切:

●說話輕柔一些。
●態度上盡量溫和。
●講話慢一點。
●放松你的面部表情。

當我們變得比較柔和親切時,也就表達了下面四件重要的事情:

1.孩子是很有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2.我們關心他,不希望他封閉心靈。
3.我們知道做錯了。用親切柔和的態度表達歉意,而且願意慢慢改正已發生的錯誤。
4.願意傾聽。孩子可以很放心地跟我們講他的感受,我們不會再生氣或讓他的心靈再度受到傷害。

表達了溫柔的態度之後,下一步就是去了解青少年子女心裏的痛苦。

二、增加了解能力
我們必須問他對所發生事情的看法,才能體會他的心情或需要。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一個你認爲值得認識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友誼。在詢問的過程中,我們應當避免爲自己辯護、說教或質問孩子爲什麽做了或沒做某件事。

同理心是確定並了解另一個人的心情、感受以及動機,你只要猜測一下孩子可能的感受,就是對他們付出同理心了。你若以傾聽和同理心跟孩子溝通,表示你相信孩子確實要跟你說重要的事,孩子會覺得很受重視。當我們真正用心聆聽的時候,別人是看得出來的。孩子絕對知道我們是否認真聽他們說話。我們臉上的表情和孩子的眼神接觸,以及聽完後所提出的問題,都流露出我們認真傾聽的態度。一個良好的傾聽者應當有下列的態度:

●專注而不分心:不會四處張望,也不會在同時間做別的事。
●不催促講話的人。
●不打岔。
●維持良好的眼神接觸。
●不敷衍。

當我們認真傾聽並以同理心感受時,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完全集中在說話者身上,此時孩子會覺得他們是父母眼中最重要的人。傾聽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嘗試解決問題,其實子女只想要我們了解他們的看法,知道他們的煩惱,向我們表達心中的情緒。如果孩子覺得我們沒有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親子關系就很難改善了。孩子會依據我們傾聽的程度而給予和我們溝通的機會。誰想要和一個根本不聽他說話的人溝通呢?

三、認錯
當一個人傷害我們,卻不需要爲其行爲負責任時,的確是一件讓人十分懊惱的事。

在某動物園裏,一個遊客說:“這真是不可思議!猴子竟然和獅子關在同一個籠子裏,它們是如何共處的呢?”動物園管理員說:“大部分的時候都能相安無事,一旦發生爭執,猴子死了,我們就換一只新的猴子進來。”也許你的青少年子女覺得自己就像是這個另類動物園中的猴子一樣。每當我們和子女意見不同時,他們可能會覺得父母像只凶猛的獅子,而他們的心靈則有如那“被殺”的猴子一般。我們非但沒有向他們認錯,沒有撫平他們心靈的傷口,反倒完全否定他們的感受。父母可能覺得很難向孩子說:“我錯了。”但是這句話確實能使孩子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慰。

有些時候,處理問題的原則本身沒錯,而是態度出了問題。如果我們既生氣又急躁,那就不對了。假如父母不能承認自己的錯,就會在親子間造成鴻溝,彼此的關系不能很快地恢複,甚至完全無法恢複。

四、尋求孩子的原諒
假如我們犯錯卻不尋求青少年子女的原諒,他們就會覺得被侵犯,而且很生氣。讓子女對我們的道歉有回應的機會是十分重要的事。子女必須從我們身上看到做錯事時尋求別人寬恕的重要。很多年輕人都知道,當我們傷害別人的時候,應該請求對方的寬恕。但是除非孩子親眼看到父母重視這件事,並且身體力行,否則當他們犯錯時,是不太可能會去尋求對方的寬恕。

請牢記重啓青少年封閉心靈的四個步驟:展現親切,增加對孩子的了解,承認自己的錯誤,尋求孩子的諒解。假如這些方法都無效,就從頭再來一次。但是你必須要改弦更張,而非一成不變,這樣才可能産生效果。

每個青少年都不一樣,每種情形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無法告訴你要重複這些步驟幾次,子女才會原諒你。建議你找一個可靠的支持同伴,並且繼續關愛和原諒你的孩子。

(本文選摘自《青春期孩子的心,我懂!》史葛利、史葛雷 合著 岳景梅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