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 晴
婚姻有“七年之癢”,離婚有“七年之痛”嗎?
都說婚姻有“七年之癢”,不知道離婚是否也有“七年之痛”。前些日子一時興起,要把我的房子裏裏外外收拾一下,清掃舊生活的痕迹。裝修之後,掐指一算,恰好離婚七年。
冬天,正午剛過的陽光能曬進屋子裏好長好長一截子,顯得很暖和。我坐在一大堆的舊雜志中間,分門別類,琢磨著如何處理它們。收拾書真是個體力活,等一切基本就緒時,我猛然發現,在半屋子的學術、藝術雜志中竟有上百本各種各樣的家庭裝修和家居布置方面的雜志圖書,這都是我前夫一本一本買回來的。翻著色彩斑斓的家居雜志,這些銅版紙的質量真好,畫面跟新的一樣,沒有褪色。看著這些雜志,我心中長喟:上帝啊,他曾經是一個多麽熱愛生活的人哪,怎麽會變成後來的那個樣子呢?難道是我、是婚姻把他折磨成那個樣子的嗎?
婚姻的船斷成兩截,沈沒了……
我們的婚姻是在表面的平靜之下破裂的,沒有爭吵,沒有指責,甚至沒有直接談過一句為什麽要離婚的話。
當我在他的電腦裏發現他的聊天記錄,登錄他直接鏈接的網頁之後,我抱著自己的被子到了另一間屋子。一年多以後,我向法院提出了離婚申請,當庭宣判解除婚姻關系。連50元的手續費都是我出的。
但是,近二十年的婚姻生活已經讓另一個人走進你的生命太深太深了。離婚——即使是我自己反複思考下定決心的離婚——也仍然像從身上撕下一層皮一樣牽筋拽肉的疼。
記得剛剛辦完離婚手續後不久,一次我下了晚班回家,工作的興奮讓我很久都不能入睡。我坐在客廳裏打開電視機,把音量調到零狀態。電視裏正在播出黑白電影《冰海沈船》,很老的片子了,而且已經快結束了。這時從他的房間裏傳出了一陣響動,這響聲讓我意識到這套房子裏有了新人。一陣憤怒讓我很想踢破房門,但是轉念一想,你已經不是人家的老婆了,你有什麽權力禁止人家帶人回來呢?
失去婚姻的痛苦好像從那一刻才清晰地在我心上刻下痕迹。黑暗如霧從四面纏裹著,雖然沒有重量卻似乎無處不在令人窒息,只有電視熒光屏發出忽明忽暗的光,那光演出著泰坦尼克最後的結局——船身傾斜,終于失去平衡斷成了兩截,船頭高高翹起,人們掙紮著掉進了漆黑的冰海中。我的心隨著這些人一下又一下地向下墜落,墜落,似乎永不能到底……
不能說我們的婚姻沒有基礎。就一般人所能知道的方面,我們都是最佳搭檔。就星座而言,我是金牛座,他是魔羯座,據說很有夫妻緣的;就屬相來說,我屬虎,他屬馬,也是上佳配合;就血型,都是B型,很容易就和;就性格,我外向,他內向,彼此互補;學曆,大學同學,不分高下;家庭,門當戶對……至于我們對于對方的了解更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他看一本雜志,笑出聲了,我拿過來翻翻,問他剛才是不是這個地方讓你樂了?准沒錯。直到我們分手之前,他對他的女朋友還說:“最了解我的人是我的妻子。如果我現在向她認個錯,她還會接受我。但是我不想。”
走過醫治之路,痛依然在心底
面對來自婚姻的背叛,首先的反應是憤怒(我倒是不吃驚,因為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出軌了)。我憤怒的是他已經不屑于遮掩他的出軌。繼之以悲哀,感慨自己二十年的青春,二十年的感情,二十年的努力成為一片廢墟,變得毫無價值,仿佛是一塊被人用過就隨手丟棄的破抹布。黃維仁博士在《窗外依舊有藍天》一書中所描述的感受我基本都經曆過,黃博士所建議的那些走出陰影的方法我也誤打誤撞地都使上了,朋友的幫助,事業的承擔,甚至湊巧從事了感情慰藉方面的工作,認識了許多這方面的專家……但是痛依然在心底。
好幾年以後,我開始從事婚姻輔導方面的社會工作。一次,同事們討論一個婚姻危機個案時,一位同行無意之中說了一句:一個巴掌拍不響。當即惹得我勃然大怒。我借黃博士《窗外依舊有藍天》的話駁斥說:“沒有問題的婚姻是不存在的,問題不是婚姻出軌的理由。”那個時候,我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成就一樁美滿的婚姻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破壞一件婚姻,只要一個人就夠了。”言外之意,我的婚姻擱淺完全是他的原因,我沒有任何責任。
七年過去了,在這樣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回想他婚姻中的第一次出軌(很奇怪,那一次我的反應好像也不太吃驚,似乎是可以預料的甚至是隱隱期待著發生的)。那時,我們結婚才剛滿一年,我自願支教到江南的一個小城當老師。分別不到三個月,後院起火。他在給我的信中承認: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一個喜歡吃,喜歡穿,喜歡亂花錢買一些沒用的東西的單純女孩。他說為了這個女孩,他不得不准備寫點東西掙點稿費了。天哪,我曾經怎樣苦口婆心地勸他不要浪費自己的才華,不要虛擲光陰,都不及這麽一個貪圖虛榮的小女孩需要更能讓他有動力嗎!盡管事情被我擺平了,但是每每想起來心裏還是很惱火。
今天想起來,我突然意識到:這恰恰是我們婚姻問題的關鍵。我早就已經感覺到我們的婚姻中存在問題,離婚甚至已經是我腦子中思考過的問題。江南的支教生活只是為了驗證我是否還愛他,究竟能不能離開他。事實證明我完全失敗了,在江南的一年中,我根本無法驗證我對他的感情是因為愛還是因為孤獨。我暗暗期待著某種事件的發生,讓我有個理由解脫。但是,當事情真的按我的希望出現時,我仍然不能接受它。
我的前夫是一個很感性的人,良好的學術訓練和男人的社會角色幫助他掩蓋了不少本相,只顯露理性的一面。我也一直視他為可靠、踏實、穩健、富有藝術才華的人,沒有認識到他的本色。而我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外向性格中卻有著不太像女性的理性底色,通常不會因為情緒或者感情幹擾正常的生活邏輯。此外,我們兩個人的原生家庭生活水平很接近,但生活方式卻差異很大。我的原生家庭是一位山東老保姆做核心(我們都管她叫奶奶),她可講老理了。只要我父親沒有回家,不管多晚,全家人都只能看著飯菜等……所以我是一個把責任放在家庭第一位的人,卻因著這種傳統的老規矩,不太會表達感情,無論是喜愛還是憤怒。他的家庭正好相反,他的父母也不管家務,他也是由保姆帶大,但是他們家像一個旅館,隨時可以開飯,隨到隨吃;孩子們任意出入,想回來住就回來住,不想回來住連招呼也不用打,自由極了。
因此他心中幾乎沒有責任的意識,任何責任對他而言都是壓力,都會激起他的反感,都可能引發他的逃離。只有他感覺到被愛、被需要的時候,他才樂于為愛而付出行動。而他要的愛是浪漫的、藝術的、新鮮的。
嗨,年輕時,我們不僅不懂婚姻,也不懂愛情
我認識他的時候剛滿17歲。我好像不知道什麽是談戀愛,愛上他的時候,就已經把自己的一生和這個人捆綁在了一起,就把自己視為他們家的媳婦,把未來的婆婆當成了母親。第一次到未來的婆婆家,正趕上婆婆生病臥床,公公年邁,不理家務,家中再沒有其他人。于是,我不顧24小時的火車、汽車顛簸,洗手和面,揉饅頭做飯,真不把自己當外人。大學畢業填寫分配志願時,只要求和他分在一起,他若不能留京,就跟他去任何地方。
後來,我的心理輔導老師說我不是因為愛上他而和他談戀愛,實在是我太需要一個溫暖的家而和他談戀愛。實際上,這樣的戀愛很難滿足雙方的情感需要,很容易出現問題。
是的。在我的家庭裏,父母都忙于工作,疏于照管孩子。我的母親到我上大學,都沒有想到我和只小一歲的弟弟同居一室,應該挂個簾子。上大學後,我是本地學生中唯一寒暑假住校的學生。大學畢業後,我基本上就睡在辦公室的椅子上,直到我結婚。從小,我就渴望父母的關注,為了聽到父親的一句稱贊,我能節省下一年的零花錢給父親買一瓶二鍋頭。我太需要一個家了,一個感受到被關照、被呵護的家。但我以為這就是戀愛的開始。
我渴望的其實是父愛,我用當年討好父親的方式索取我需要的愛。我會把自己的付出視作愛的表達,我也同樣希望他以這種方式表達對我的愛,浪漫是在責任之後。但是,他需要的並不是這樣的愛。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在生活上很簡單,要求很低的人,他並不在意這種生活的照顧,他渴望的是被需要、被崇拜的感覺。戀愛的初期,這種崇拜感是很強的,畢竟他比我多七年的社會閱曆和讀書機會。但是此後的時間是同步的,我們之間年齡造成的距離越來越小,他所需要的崇拜色彩越來越淡了。即便我仍然認為他的水平遠遠超過我,我所寫的每一篇文章還是要他讀過首肯了心裏才踏實,才敢拿出去,但是他不滿足了。而我在家務勞動之後得不到期待的稱贊和回報,越來越沒有動力再做這樣的付出。以至于到我們分手時,妻子不願意做家務都成為他訴苦的內容之一。
即便我們都沒有犯錯誤,婚姻已經讓我們彼此抱怨了。
或許沒有抱怨的婚姻是不存在的,美滿的婚姻是磨合後節律的和諧。因此面對問題的溝通和解決衝突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偏偏在這一點上,我們兩個人都是低能兒。
他性格內向,我常常笑話他:貴人語遲。在他說話的時候,我總恨不能替他把下半句話講完。因此,即使有什麽不滿,他也不太會講出來。而我雖然廢話不少,但是一到了動真格的時候,害怕衝突,甯可逃避,甯可假裝什麽也沒有發生,甯可相信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甯可期待時間來改變一切……所以我們的婚姻似乎總是風平浪靜,總是夫唱婦隨。在我們准備辦理離婚手續的前幾個月,他的單位還把我們評為了“五好家庭”,獎了我們一個電熱水壺,讓我們倆都哭笑不得(這個時候我們倆的感覺高度一致)。
漩渦在深水下才最危險,我想我們的婚姻早在他一次兩次的出軌時就已經亮起了紅燈,但我總是處理了事件就了事,從沒坐下來和他談談,我們之間究竟出了什麽問題?他有哪些不滿足?我們可以怎樣改進?我控制著我的憤怒,我害怕一旦宣泄憤怒會讓我失態,于是只好不去觸碰這個敏感的話題。而且我會用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支撐我自己,讓他也無話可說,直到我們的婚姻走到盡頭。共同生活近二十年,最了解的夥伴,卻不能聽到他對我的認識、分析和忠告,是我離婚過程中最大的失敗。當然這是七年之後的痛定思痛。“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果……
七年後的今天,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心理輔導員問我:“如果現在回到二十多年前,讓你選擇婚姻,你還會選擇他嗎?”
我回答:“不會。因為我知道,我並沒有真正地愛上他。”
輔導員又問:“如果現在還沒有離婚,你會選擇離婚嗎?”
我回答:“不會。因為我知道沒有一樁婚姻是沒有矛盾的。我相信我們之間還會有愛情,只要我們處理好溝通的渠道。”
“如果……”是啊,遺憾的是人生無法按照“如果”從頭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