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家編輯室整理

問: 兒子最近轉學到都會學校。日前我帶他去買鞋,他堅持非要某名廠牌不可,還說:「因為同學都買這個牌子的鞋子!」甚至提出要用零用錢還債,希望我能先買給他。我該如何教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

答: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思考:一個是如何與孩子溝通金錢的價值觀;另一個則是必須正視並了解孩子目前的處境。
金錢觀是個不容易談論的問題,許多書籍都可以看到教孩子如何理財;但事實上對孩子金錢觀的教導核心並非理財,而是幫助他們體認資源有限,並分辨什麼才是重要的。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兩個方向和孩子談論。

一、家庭的經濟狀況:許多父母不認為這是應該讓孩子知道的事;但事實上,孩子對家庭實際的經濟狀況有概念是很重要的。父母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只會讓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以為想要什麼都應該得到。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苦工作賺來的。透過告訴孩子家庭的狀況是如何,每個月重要的花費有哪些,包括:生活費、補習費、房租……等,將使孩子明白家庭的經濟負擔及收支要平衡的概念,並能理解錢要用在對全家而言都重要的事上。
二、分辨需要、想要及重要:當孩子面對誘惑時,很容易錯把「想要」當成「需要」,父母可以把與孩子切身相關的生活花費都列出來,帶著他一一檢視什麼是一定需要的,什麼是欲望; 想要的東西並非就不能擁有,但優先順序要排在需要的東西之後。其次,重要性的分辨也要教導。把孩子想要的東西列出來,然後和他討論,在扣除需要的花費後,他有多大的空間去買想要的東西;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什麼樣的花費對他具有真正、長期的價值。
而我們要特別留意的是,孩子為什麼非得買名牌不可?是否班級裡有同儕的壓力或不當的風氣,例如:同學之間會在用品上進行比較或競爭。也許孩子並非如家長所想像的「愛慕虛榮」,而是自尊受損或是感到壓力。如果是這種情況,請不要急著責備,而要先肯定孩子本身的價值,讓他了解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外在穿著或是用品來決定,並可以和孩子的老師溝通,請老師在班上特別讚美或肯定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品性、努力,或是藉由談論價值觀的小故事,讓班上的孩子討論什麼才是值得稱許和看重的,讓班級風氣有導正的機會。
孩子的價值觀需要父母來協助建立,以體諒的態度和孩子討論,相信孩子必定能在寬容和尊重的氣氛中,懂得父母的期待和用心,更能分辨價值,珍惜現有的一切,不與別人作無謂的比較。
(轉載自台灣愛家雜誌,回答者為周育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