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園,早已看不到年輕的臉,而二十四小時整天開放的餐飲店,入夜之後,年輕人喜歡在那裡流連不歸。家裡的餐桌上總是放著冷卻的餐點,那是上一代擔心下一代挨餓而準備的,因為他們很難算得準下代何時會肚子餓。

年輕的一代,他們至終也有所謂生活的規律,只是那規律讓上一代捉摸不定,因而兩代之間的作息能夠交集的時刻也就越來越少。
也許我們可以宣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代已經不再,這不能不說是日子進入科技時代帶給我們的改變。

曾經看過一個韓片,十分令人感動,也發人深省。

年輕的在城市裡混得並不如意的單親媽媽,不得已把幼小的孩子丟給住在窮鄉僻壤的外婆。老外婆乍見言語不通的外孫,忙揮手向女兒推拒,女兒卻扭頭絕塵而去。

城市裡成長的孩子,過不慣鄉下生活,幾番作弄老外婆,嫌外婆鞋破又臭,把鞋藏起來,害得外婆只好打赤腳。

帶來的遊戲機沒電了,鄉下買不到適用的電池,孩子更是百無聊賴。孩子想念城市裡的炸雞,老外婆終於聽懂了一個“雞”字,挖空了撲滿,到市場買了隻雞燉了。孩子見炸雞飛了,傷心欲絕,老外婆卻不明所以,直到孩子餓了,這才發現燉雞的味道也還不錯。

人心總是肉長的,祖孫倆終於也磨擦出感情來。外孫學會在午後搶在陣雨前把曬在太陽下的衣物收回,也知道幫外婆把縫補衣服用的針,每一根都穿上線,因為老外婆眼力不濟,每次穿針引線都得老半天。

媽媽把他接回的那天,他並不快樂,他撫著胸口,覺得那兒發疼,終於還是流下與外婆不捨的淚。

科學的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種種的挑戰。我們似乎也不必杞人憂天,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柔軟的,易受教的心。最近報載,一向在年輕人心中引領風騷的好萊塢新一代已不再叛逆,他們擺脫了酗酒、吸毒、濫交的“壞孩子”形象,這些年輕孩子逐漸明白,演電影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演藝界能有這種平常心,當然就不會放縱自己了。

無獨有偶,在中國,許多新富讓他們被慣壞、不受管束的孩子離開身邊,送到美國就讀軍校,父母能有如此的覺醒並做如此的割捨,顯見種種現況已經使得作父母的反思。這豈不也是佳音?

一場金融風暴把許多人逼回家中,這未始沒有好處,也許這正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讓人們有機會喘口氣,停下來想一想下一步該怎麼走,不論怎麼走。“家”是最不容忽略的堡壘,“愛家”總會有良好的因應之道提供我們,來鞏固我們的家園。

一位哲人說得好:沒有任何科技的發展可以帶來永久的快樂,與科技發展相當的心靈拓展,應當更被重視才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