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約翰 著 ■ 王令華 譯
回顧你所經曆的過往歲月,什麽事讓你學到最多?什麽是最重大的挑戰?又有哪些事是你認爲最艱困的呢?而現在你能給孩子們什麽忠告,來幫助他們達成他們的夢想呢?最近我寫了一本書,書名爲《化失敗爲成功——如何把錯誤轉變爲邁向成功的踏腳石》。就是根據以下這個前題:一般常人和那些有成就的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們如何看待失敗。假如你要我傳授一樣秘訣給在我身旁的孩子們,來裝備並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的夢想,那就是教導他們,無論處在多艱困的環境中,都要學習如何從失敗中站立起來繼續往前走。
在我三十多年的領袖訓練經曆當中,我觀察到在達成豐富的人生過程當中,最被人忽略及低估的技能之一往往是「怎樣面對及處理困難和失敗」。所以我絕對相信,當一個人能在年幼時就獲取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健康正確的觀念,他們在生命中獲得成功的機率必會大大增加。
我相信一個能「轉敗爲勝」的人必須具備有幾種能力。你可用這幾種特別的方法配合你個人的經曆來應用在你的孩子身上,來幫助他。
幫助他排除沮喪的心態
對一個孩子而言,他必須對失敗有非常正確的觀念,才會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所以說,如果你的孩子在一場球賽中打得很糟糕,你就能幫助他明白那只是一個不順遂的一天,而不是讓他覺得他是一個失敗的球員。鼓勵他做他個人行爲的主人(從球賽結果中學習),而不是對一場表現不佳的球賽耿耿于懷。
將失敗視爲單一獨立的事件
有一次作家布斯葛利亞談及他對烹饪師茱麗亞有多欣賞時,他說:「我真喜歡她的態度,當她說:『今晚我們要做一道法式蛋白奶酥!』時,她忙著准備材料;攪攪這和和那,不時還會掉幾樣東西在地板上。然後她將這道糕點丟進烤箱,再跟你說說聊聊一會兒,最後她說:『現在好了,可以吃了!』但是當她打開烤箱時,這道奶酥卻扁塌如薄煎餅一般。她驚慌嗎?她大哭嗎?不,她笑著說:『你總不能要求事事都如你所願。請享用吧!』」
天不常藍
如果你的孩子爲他的數學得分低而難過時,輕輕的提醒她,那只不過是許多考試中的一次。告訴她你當初跟她一樣年齡時也考差了一科。讓她知道當時你克服短暫的挫折之後學習到了什麽。
把期望合理化
克服受挫的感覺確實須要付出時間及心力,並且要堅持到底。有一場著名的球賽,一位球手在那場球賽中一分也沒得。如果他對那場球賽有太過理想的期待,也許他從此就放棄了打球。但是,他後來成了一名世界著名的球員。所以,給孩子們立個榜樣,讓他們了解在面對每樣事情和任務時要有合理的期望,並且每當面臨困難和挫折時不輕言放棄。對孩子們來說,在現今這個凡事都講求立竿見影的社會中,這種觀念是十分不容易被接受的。當你與他們分享你過往生活中,因著過高的期望而失望,以及當你堅持到底而成功時,孩子們必定會受到極大的鼓勵。
強調他們的長處
當你能幫助他們看重他們的長處時,孩子們就會領悟到「轉敗爲勝」的道理了。一位作家常說:「成功就是『把上帝賜給你的才能發揮到極限』」。聖經也教導我們要引領子女走當走的路。這句話又可譯爲,按著子女的興趣和長處來教導他們。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在最有天份的地方予以發揮。
變通一下即可達到目的
想必你看過夏季奧運中的運動員比賽跳高。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在1960年代,這項運動在技術上有個重大的改變,它讓運動員有機會打破舊記錄而更上一層樓。突破這項技術的人叫弗斯伯瑞。原本運動選手跳高時是面對著杆子躍過去(腹滾式)。弗斯伯瑞發展出另一種技巧,是以他的背部翻滾過去(背滾式)。如此的翻躍像是把一個破布娃娃從高空丟過去。就在1968年墨西哥城的奧運會上,弗斯伯瑞刷新了奧運舊記錄,並創新了世界記錄贏得了金牌。從此之後幾乎所有世界級的跳高選手都用他的這個技巧來跳高。
小孩們可以用這種道理來達到他們的目的。當你的孫女爲著無法賣掉從學校拿回來的糖果而失望時,幫他想想其它的妙法子來完成目標。
重新拾回信心
心理學家卡路斯曾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結果』所組成。當『結果』是你想要的,很好。想想看你做對了什麽。假如『結果』不是你所希望的,也不錯。想想看你做錯了什麽,然後下次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在過去這一段時間裏,你一定面對過失望和挫折,或者信心十足的景況。孩子們會漸漸明白要能不被失敗打倒,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能夠堅持到底。幫助孩子在一場結果不佳的籃球賽之後重拾信心,並且能滿懷自信的迎接下一次的球賽。
作爲父母,你一定從困難、錯誤和失敗中經曆到了不少異于常規的情況。而這些情況必能成爲孩子們知識中豐富的寶藏。我們絕不應該低估我們對那些我們所疼愛的孩子們的影響力,幫助他們明白並學習如何「轉敗爲勝」,必定是你最明智且最有意義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