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凱倫
假如有以下症狀,你的生活一定是太緊張了:
1.期盼著預約的牙科門診早點到,好借機放松心情。
2.拼命吃胃藥,只因吃了太多巧克力糖。
3.動不動就猛眨眼,惹得路上的陌生人也向你眨眼,順便問問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都知道,想要過「零壓力」的生活,幾乎是天方夜譚。那麽,在衆多不請自來的壓力中何以自處,正是心靈品質與生活品質提升的關鍵。
巧克力的魅力
我知道不少人以「巧克力」爲面對壓力的萬靈藥。對他們而言,兩磅裝的M&M巧克力足可和這個世界帶來的任何壓力抗衡!因此,有人嗜巧克力如命,實在不足爲奇。巧克力的好處是:它帶來暫時的壓力抒解,壞處是:惱人的副作用。(只要瞧瞧浴室裏磅秤的指針,就知道了!)
還有其它的好方法,可以消除壓力嗎?
寄情花木
是否大部份的花花草草,只要一聽到你的名字,就全都嚇得枯萎了呢?你是否有「花園殺手」的惡名?「家庭園藝雜志」在你看來,是否簡直就是每月出版一次的神話小說?歡迎加入我們的陣營!
就算是你我此類園藝水准有待提升之輩,也可藉此抒解壓力。花草需要我們好好照顧,在這栽培的過程中,我們也得著滋養!在飽受壓力侵襲時,「莳花弄草」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壓力,回收精力,甚至提高創造力!
那是個豐富的感官經曆:土壤的芳香,濕泥巴的冰涼,陶土盆搬起來吱吱嘎嘎的聲響,以及嬌弱花蕾的悅人眼目,這些綜合嗅覺、觸覺、聽覺及視覺的運動,會令你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千萬不要因爲沒時間或空間而怯步。我認識一位有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既沒充裕的時間,也沒大院子的空間,但卻擁有滿室植栽所帶來的甯靜與美麗。
發牢騷之樂
偶爾發發牢騷也不無好處。我想這絕對是憲法所保障的權利。就像人人都有隨意使用電視遙控器的權利、以及如廁時閱讀的自由。誰說發牢騷無濟于事?也許哪一天你會發現,這小題大做、大驚小怪的抒解之道,的確大有治療的功效!但其要訣是:適可而止。長期發怨言會醜化人的外貌與情操,並且破壞人際關系。不過,暫時的小牢騷卻提供了不具破壞性的發泄管道。試試以下的簡易步驟:
◆打個電話給好朋友,劈頭就說:「喂,是我啦!」
◆發牢騷之前先聲明:「今天觸了個大黴頭,需要好好發頓牢騷,准備好了沒有?」
◆十分鍾爲限,五分鍾更好。
◆時間到了,不妨幽自己一默:「怎麽樣,打個分數吧?」
這不只是有限制地發牢騷而已,你也藉此逗自己一樂。聖經箴言書二十七章22節說得好:「喜樂的心,乃是良藥。」能發牢騷固然好,順便幽默自己一番卻更好。別擔心,好好發頓牢騷,再大吃一頓吧!只要不是太常、太多都無妨。
無怨一身輕
心中的積怨可以使人耗盡心力,教人覺得孤單,使舊傷無法愈合,增加緊張、減少睡眠。 「說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呢?」你會這麽質疑。
沒錯,「積怨」通常帶著大皮箱登門拜訪,預備長期居留。你得使上兩、三趟超大型洗衣機的馬力,才洗得了一肚子的怨氣。不過別忘了,「零積怨」的日子可是值得追求的。不但新的力量、喜樂回來了,連新的親情、友情、與上帝的關系,甚至新的自己,都不請自回了。
我得承認:通常心中的積怨不是莫名其妙産生的。總是有人做了甚麽叫你我心痛的事才造成的。然後我們自己又決定:假使我有理由心痛、生氣的話,我也有權利好好地痛得又長,氣得又久!
長久感覺受傷,無論對別人或自己都沒有好處。饒恕通常也許得花上個把月,或是好幾年,但只要我們努力地加速饒恕,而不是延長它,我們便是爲自己做了樁好事。
饒恕可以教我們免于自封「痛苦記憶掌門人」的職位。多好的禮物!
你知道從此誰會睡得安穩嗎?你!誰的心會充滿的平安?還是你!不要白白浪費生命,趕快尋回你的喜樂、平安、睡眠、穩定及自由吧!
流把汗的妙用
除了巧克力、拈花惹草、發牢騷、學饒恕,還有甚麽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壓力呢?運動怎樣?
最近朋友說服了我,和她一起運動。一開始,就沒有好兆頭:我是個大夜貓子,她是只早起鳥。頭四天,清晨五點半我好不容易把自己從床上挖了出來,和她在前門會合做有氧健步。
到了第五天,我才明白自己犯了大錯。那天清早運動回家之後,我到房間拉開窗簾,不知怎的,過了兩小時才發現自己在沙發背上蘇醒過來。
原來當我打算伸手拉開窗簾時,卻順著趴在沙發背上之便,沈沈地睡著了。之後,我趕緊配合自己的生活習慣,調整運動時間,但並沒有放棄。假如我能做到,你一定也能!
飯後散個步、加入健身俱樂部、養只狗(最好是那種不能憋尿,需要常常到外面解決的小狗)。總之,找個遠離房子、書桌的借口,好好地運動,流把汗,滋潤你的身心。
明察界限
所謂的界限,便是那些提醒我們「做過頭了」的小紅燈。我並不反對凡事有其分寸,我只是常常在興奮不已時,忘了它們的存在。
我話說得太多、笑得太大聲、又從不按時上床睡覺。我花太多錢買聖誕禮物送人,又以爲假如一杯面粉可以烤出巧克力餅幹,兩杯面粉一定更可口。
事實上,界限爲我們提供了保護。事前不明察界限,結果是透支精力、飽受壓力。好好想想自己生命中的界限是不是都清楚排列好了?有沒有一些小小的越界行爲帶出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許承諾過頭的習慣已經成了你最容易犯的毛病。假如你不習慣拒絕別人,在紙上列出十個拒絕的說辭,並且貼在電話機旁。例如:「現在不方便」或是「現在沒時間」。
我們都不能選擇「沒有壓力」,但是我們卻都能選擇「如何響應壓力」。多接近大自然、向好友發點小牢騷、饒恕過往的傷害、在家附近慢跑、拒絕過多的承諾,這些都是我可以選擇的響應方式。
假如以上的方法全都無效呢?打個電話給我,我會帶包M&M巧克力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