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ICE WATTERS

在我們結婚前,友誼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讓我們看看聖經是怎麼說的吧。
當我在1995到1997年讀研究所時,連續劇「老友記」正在電視上熱播。 當我們導師的妻子瑪麗·莫肯聽到這麼多學生都在談論這個劇時,也決定湊湊熱鬧,看看這部劇到底有多好看。 我很好奇她對這六名曼哈頓單身青年之間所產生的故事、交談的看法。 「你覺得呢?」,我問她。「他們的行為準則和盜賊很像,」,她回答道, 「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就會對彼此忠誠。但當事情發生變故,他們也可能‘告發’彼此,互相推卸責任。」
莫肯夫人翻開了箴言,列舉了一些朋友之間分享戰利品,並彼此掩護罪行、直到被發現的例子。 這些 「朋友」先是畫大餅,描述誘人的結果,再慫恿大家共同犯罪:
1:13 我們必得各樣寶物,將所擄來的,裝滿房屋。
1:14 你與我們大家同分,我們共用一個囊袋。
所羅門提醒他的兒子要拒絕朋友們的引誘, 「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箴言 1:15)。 這些 「朋友們”提供的東西聽起來不錯,但所羅門知道「這些人埋伏,是為自流己血,蹲伏,是為自害己命。」(箴言 1:18)。 他不僅敦促自己的兒子,也敦促我們——要避免這種假冒為善的惡人。 這樣的 「朋友」根本就不是真朋友。 然而,整整一代美國人都是在如此自私、危險的友誼中長大的。

不過,友誼這個詞意義非常豐富。 諾亞韋伯斯特 1828 年的「美國英語詞典」將朋友定義為 「一個你所依附感情的人; 一個人感受到了來自他人的尊重與感情,這導致他渴望對方的陪伴,並促使他尋找能促進對方的的幸福和豐盛的人” 韋伯斯特隨後引用了箴言17:17和18:24 「朋友乃時常親愛」和 「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中回應了這些經文,他寫道, 「愛是恒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真正的友誼是讓對方得益處的。 在當今這個由社交媒體驅動的世界中,對於友誼的正確理解仿佛缺失了。在這個世界中,大家的“朋友”都有數百上千,擁有更多朋友成為了你受歡迎的證明。 在《新牛津美國詞典》中對朋友的幾個定義中,有這麼一處對 「朋友”狹隘的解釋 「與社交網站相關的連絡人」。
Facebook 可能在虛擬實境中削弱朋友的意義,但聖經告訴我們,在現實中,友誼十分複雜——它既看似光輝燦爛,但也複雜難測。 它充滿了危險,並有很多不確定性。 一方面,朋友們會誘導我們的墮落(如哈曼),也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如約伯),甚至使我們與上帝的分離(見雅各書 4:4)。 另一方面,朋友們可以成為愛和鼓勵的源泉(參見撒母耳記上 18-23章中的大衛和約拿單,撒母耳記下1 章);可以在遇到困難時為我們提供幫助(參見使徒行傳24:23、27:3中的保羅)。 我們所選擇的朋友將會為我們今後的生活定下方向(参見約翰福音 15:14-15)。

明確的基督徒友誼
友誼無小事,你交的朋友非常重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的人對我們的影響總是很大, 「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哥林多前書 15:33)。 可悲的是,所羅門的兒子拒絕了他父親的智慧。 相反地,羅波安選擇聽從他的朋友們,無視了他父親值得信賴的忠告,這讓他失去了整個王國(列王紀上 12章)。
電視 「老友記」廣受歡迎是因為它提到了一個關鍵的事實:在我們單身時,友誼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們這個時代,從你長大,並婚後建立家業,時間長達十年甚至更久,我們必須知道信徒生活中的友誼應該是什麼樣子。用歌羅西書第 3 章的話來說,「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你的友誼應該與世俗的友誼大相徑庭。

聖經明確了我們的交友觀應該如何與世人的分別,比如:
友誼應該跨年齡
提摩太前書 5:1-2告訴我們,友誼應該根據不同年齡和經歷而變得多樣,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多書 2:1-8 更詳細地解釋了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可以從前輩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同樣地,隨著我們年齡增長,也會獲得智慧和經驗,我們也將會有很多東西可以教給我們的後輩。 有時,即使年紀小的人也可以教導我們。
結交不同年齡段的朋友的好處之一,就是他們有能力與經驗,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度過現階段(他們過去也經歷過)和我們即將面臨的階段(他們現在正在經歷的)。 友誼的一個重大部分就是我們能與朋友互相給予幫助。 箴言 27 章 9 節說道, 「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 如果來自朋友的忠告充滿了經驗中得出的智慧,那該多棒呀! 與同齡人的友誼是同理心的來源——同齡人更能理解我們,但我們不應該將自己局限於與同齡人的交往。 一般來說,我們所渴望擁有的智慧是來源自前輩的。
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向年長的信徒學習,也有很多東西要傳授給年輕的信徒。 如果我們只從生理年齡的角度來考慮誰更 「年長」或 「年輕」,可能就太淺薄了。我們需要尋找比自己(屬靈上)更成熟的朋友們,需要幫助那些屬靈上還比較嫩的人們。 有時,我們或許會發現,我們的後輩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 保羅對提摩太說,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提摩太前書 4:11-13)。
無論生理年齡是老是少,我們都應該尋求屬靈上的 「同齡人」,那些靈命還很幼嫩的,和靈命已經很成熟的人——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達到靈性成熟的目標。

友誼應引導我們靈性成熟
神呼召我們彼此相愛,使我們彼此扶持,共同長進——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 4:12-13)。 閱讀這章經文可以幫助我意識到,我經常沒有足夠認真地對待我的友誼。 我們在這世上結交了許多朋友,但常常帶有私心。 我們的友誼是上帝的禮物,它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加成熟。 第 15 、16節繼續講到,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我們的友誼不應該是為了單純的娛樂,或是為了從交往中感到享受,而應該是為了服務彼此。 這並不是說在主內的友誼是無趣的,而是說基督徒之間友誼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基督的身體,並在屬靈上成熟。 箴言27章6節說, 「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我們確實很容易被那些甜言蜜語所吸引, 把經常讚美、肯定我們的人當作朋友。 但這樣的 「朋友」總會帶來失望,尤其是當困難來臨的時候。 一個真正的朋友會用愛心說誠實話,他們會真正為我們著想。

(「Wisdom for Friendship」BY CANDICE WATTERS,NOVEMBER 4, 2013. 2013 Focus on the Family.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with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