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威廉

太太帶孩子到先生公司附近的小公園,全家人共進午餐,也是在忙碌中維繫親情的好辦法。

小德說她只是「普通朋友」而已。然而,看小德時而傻裡傻氣,時而深情款款的眼神,把她的照片掛在車子擋風玻璃上方,旁邊又懸著她做的紅心,這不是戀愛又是甚麼?

信心堅定
小德已經考上律師執照,決心在法律界濟世助人。我對小德選擇律師生涯充滿了樂觀,因為我知道他有一顆樂意服務人的心。我煩惱的是他的終身大事。他對工作的投入可能會犧牲將來的婚姻生活。

根據統計,美國一般家庭的離婚率已經高達50%,即每兩對結婚的男女,有一對會走上離婚之路。美國律師的離婚率又比從事其它行業者高過10~20%左右。而且律師的婚姻能維持下去的,有一半宣稱他們的家庭生活不幸福,又有一半以上的配偶覺得被冷落。

基於這些令人怵目驚心的現實,我想給兒子寫幾句忠告的話。二十八年來我與內人美珍一向以基督為我們家庭生活的中心。我們的婚姻並非一帆風順,可是靠著堅定的信仰,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平安與喜樂。我想我的經驗,或許能幫助一些即將許下婚約誓言的讀者。

委身第一
英國思想家暨文學家魯益師說得很好:「我們各人應守的本份、應盡的責任,心裡都清楚得很,不用再逐項教導,只須提醒一聲就夠了。」婚姻這件事更是如此。我們只要弄清楚幾項原則,然後忠實遵守,結果總不會太離譜。

現代許多行業競爭激烈、壓力極大,天天有如在戰場上拼死纏鬥,長期下來,不只自己心力交瘁,家人也難逃池魚之殃。要如何避免讓工作壓力影響家庭生活呢?

重點在「委身」。我剛結婚的頭兩、三年,美珍常常到公司來和我碰頭,一起吃中飯。孩子出生後,她也會帶著孩子及便當到公司附近公園來全家相聚。我們兩人常常晚飯後放下碗筷,手把手到社區附近散步二十分鐘。

我需要和客戶會談或安排出差,總是不忘盡可能錯開家人的生日或孩子們的重要節目。因為孩子的童年時光一去不返,夫妻兩人愛苗的滋長需要耐心栽培。

你無論如何得想辦法爭取時機與家人建立關係,偶爾在週末丟下家中雜事,出外郊遊旅行,是個很好的點子。

以誠相待
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夫妻兩人都會各自繼續成長,想法可能改變。所以一定要常常溝通,不能假設對方精通萬事,可以一眼看穿我。有空時,不妨一起坐下來談談理想、心願、人生新里程。

如果你們日常的話題多只是公司盈虧、金融趨勢、政治走向等等,長期下來,家庭裡會產生許多暗流、心結,直到關係逐漸疏遠。據統計,美國夫妻之間有意識的交談在一星期的10,080分鐘之中平均只占37分鐘,而且多半是談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例如:「我的襪子怎麼只剩一隻了?」「晚飯做好了沒?」等等。

「聆聽」是一項很重要的溝通技巧,可是往往被我們忽略。男人不習慣分享感觸,需要常常被鼓勵,才會習慣成自然。在男女認知系統中,同一個字眼的意義,往往南轅北轍,容易引起誤會,這些都得小心應付。

我以前有位同事老曹,喜歡在開車時用手機向客戶問候、與客戶聊天。可是他太太卻大大不以為然,覺得不專心開車太危險。

兩人商議的結果,決定老曹只能在太太同車時打電話。當老曹打電話時,就換太太開車。經過這樣的溝通,不但使老曹可以輕鬆地完成公司的工作,太太也因為助丈夫一臂之力而頗有成就感,彼此的感激愛慕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夫妻兩人的溝通由輕鬆的說笑,到分享內心深處的沮喪憂慮,都是好的,可以使兩人都在同一頻道上,不致脫節。

至死不渝
若你的工作是醫師、律師、神職人員或管理階層的職位,很容易成為別人崇拜的對象,稍不注意就會在權力、金錢、兩性關係上迷失了自己。

有位女士對我說:「我剛結婚時,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婚姻需要保護、感情需要栽培,我從來沒參加過增進婚姻品質的研習班,或讀過任何關於‘以愛來維持婚姻’的書。」她現在的情形並不樂觀,夫妻兩人都先後發生過婚外情,事後想要破鏡重圓,可是要拾回失去的信賴感,談何容易?我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為了一時的誘惑,把婚姻搞得滿目瘡痍,妻小負傷累累。

身體的健康需要適度的運動、足夠的休息及平衡的營養來維持。婚姻關係的成長也是一樣,必須兩人同心栽培愛的幼苗、細心澆灌照拂,並尋求其它夥伴的支持、不避諱面對問題,才有成功的可能。

靈肉合一
最後我要提出的是夫妻兩人性生活的協調。許多工作忙碌的人都有這經驗:經過一整天在人性叢林中的殊死戰,回到家來已經精力耗盡,有時連說話都提不起勁兒,更甭談性生活了。但是你可知道?性生活是婚姻整體的一部份,是夫妻兩人表達愛與舍己關係的極致,夫妻兩人的自信與自尊常常在圓滿的性生活中重新建立。

偶爾在特殊情形之下,夫妻的性生活不如理想,需要徵求對方的諒解。可是長期欠缺肌膚之親,會使婚姻生活面臨瓦解的危機。反過來說,夫妻兩人的情感愈穩健,閨房之樂就會愈醇美。

真心相愛
許多人都見證說,「以上帝為中心」是夫妻能夠真正相愛相屬的秘訣。因為可以由上帝那兒學習最偉大的愛是全然的委身、無條件的接納,是愛那不可愛的、原諒那不可原諒的。

總之,不要讓配偶對你專一的愛與關心有些微的猜疑,要時時在心靈、觀念上保持溝通,並且在肌膚的接觸當中真誠地流露出對彼此的接納。

我兒子小德的成婚時機就要來臨了。就在我提筆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他終於承認他已經墜入愛河了。我女兒上星期婚禮後丟出的襪帶,還是兒子接到的呢!從他憨憨的笑臉看來,我又得準備參加另一場婚禮囉!

(「I definitely Do」, William Cutyer 著,劉嫦娥翻譯改寫。Used by Permission of Focus on th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