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官 作

當你進入退休年齡,或許經歷了長期照顧年老失能的父母,明明知道早晚會面臨這樣的一刻,但那撕心裂肺的天人永隔,還是令人無法招架!回過頭來,忽見自己也髪蒼蒼、齒牙動搖了,於是轉眼看看兒女們,希望此時他們能伸出溫暖健壯的手帶來安慰,卻發現他們竟然對你特意疏遠或翻臉無情,簡直教人心寒!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呢?

為何兒女不能像我孝順我父母一樣地孝順我?
時代和環境都不同了,退休年齡的這一代大多出生於二戰後經濟艱困時期,家庭成員必須彼此團結、互相幫助,否則無法度過窮困的生活,家人之間的互動及情感都非常緊密,向心力很強。當時除了父母辛勤工作外,較大的孩子也有打工幫忙養家,供弟妹上學的。這一代年輕人求學的目的常是爲了將來能改善家人的生活,特別期望讓操勞一輩子的父母能過上幾年好日子。可想而知,這會是個盡孝道、重反哺的一代。
至於新生的一代,一出生就是個較寛裕的環境。經濟發展快速,生活腳步也緊張,時間老是不夠用。小家庭數目增長得快,父母親忙於拼經濟,小孩常需要托管,就是假日時父母也是忙碌停。孩子獨處很容易就看電視、電腦,再來就是上網等種種層出不窮的傳媒。這些傳媒又大多是骸世媚俗的內容,充滿了暴力、色情。試想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養成怎樣的家庭觀和倫理觀呢?

我是個失敗的父母嗎?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若以兒女是否孝順來定論父母教養兒女的成敗,是有些牽強,理由已如上述。至於説「哪裡做錯了?」,多數人這樣說的時候是以問句形式來表達否定的語氣。我倒希望這時做父母的能以比兒女成熟的心態來檢討自己這一方可能需要負的責任,例如:

  1. 我是否惹兒女生氣了?我的言語或態度是否讓兒女感到不受尊重或受傷?
  2. 我是否對兒女有偏心的現象,讓他們心生不滿?
  3. 我是否對兒女或孫輩介入過多,以至造成反彈?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觀念確實幫助我們去了解當年的父母有許多說不出的苦心及用意,但到了如今,則不再適用於自己身上來遮掩自己犯錯的可能。對於已經發生與兒女之間的不愉快,還是要理性地找出自己的責任,坦誠、勇敢地向兒女認錯,並重建親子關係。這不只是爲了我們可以過一個愉快的晚年,也是爲了兒女著想。一個與父母疏遠的人心裡好像有個傷口,老是不能癒合。因他必須與天性、自我形象、傳統價值、社會眼光等層層疊疊的壓力時時刻刻地角力掙扎,此上彼下,永無寧日。你不會捨得任何一個兒女過這種日子。但若是你已付出足夠努力而仍舊無法改善彼此關係,我建議此時也不用過於低聲下氣,一味地委曲求全,到底如此做並無益於建立彼此尊重的健全關係。不如退一步,尊重他們的感覺,給他們一些時間,等他們願意回頭了,你再伸出接納的雙手擁抱他們。
在和好之前,兒女的配偶及他們的子女與你之間的關係及互動當然也連帶受到影響,這是蠻令人感到喪氣的。惟有求神憐憫施恩,帶領你們一家人能早日重享天倫之樂。
另外,兒女與你疏遠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他們受到了感情、婚姻或工作上的打擊及挫折,現在正面臨人生的低潮,暫時封閉自己,不願與家人互動。值此疫情期間,社會增添了不少憂慮抑鬱的案例,這時父母給予關懷及諒解也是必要的。

聖經上不是教導「要孝敬父母」嗎?兒女不孝真不應該!
是的,在十誡及以弗所書6:2都提到要孝敬父母,而且將使人得福,在世長壽。不孝敬父母將失去許多得福、長壽的機會,真是非常可惜。
所以聖經確實教導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但可沒指示父母們要指望或依賴兒女的孝敬來過日子啊!
過去華人於農業社會時缺乏退休制度,在大家庭中成年兒女就是老邁父母的生活依靠。這種傳統持續了幾千年,早已根深蒂固了。直到工業社會來臨,小家庭興起,加上大眾傳媒盛行,西風東漸,現代的年輕人觀念已經脫離傳統,不再固守孝道。那麼,退休年齡的這一代該何去何從呢?

負責照顧自己
人從出生到成年以前由父母負責照顧,這是天經地義的,那麼成年以後該由誰來負責照顧呢?我曾在談話時問了一些中年的華人婦女們這個問題,她們想了好一會兒,腦子裡繞了一圈(該是夫,還是成年後的兒女呢?),才沒什麼把握的回答我:「⋯是我自己吧?」。這些婦女家庭觀念很強,一直以來都為家人全心全力的付出,直到兒女成家立業,此時她們卻失去了生活重心。不但如此,她們即將面對自己及配偶進入老年而帶來的各種困難,例如:健康、財務、社交生等。
兒女輩這個階段有工作、家務、幼兒纏身,自顧不暇。加上新冠以來,金融動盪,「啃老族」大為增加。所以他們這一代可説是沒時間、沒心思,也沒經濟,還能指望他們養父母的老嗎?
所以做父母的應及早規劃退休生活,包括:
a. 保養身體,健康是生活的根本,也是幸福的要件。
b. 儲備退休金,足夠醫療、旅遊、照護等所需。
c. 培養休閒活動及嗜好,重建生活重心。
d. 建立生活社交圈,參與活動,彼此互助,增加歸屬感。

要避免的事
還在指望幫兒女買房,然後跟他們同住來養老嗎?還是趁早覺悟吧!社會新聞裡用盡一生積蓄幫兒女買房卻遭到棄養的消息層出不窮,不要等悲劇已經發生,老境堪憐,後悔莫及啊!
在還沒與兒女恢復關係前,最好暫緩做遺產分配。這些財富本是父母辛苦奮鬥加上上帝祝福而來,兒女接受時該存感念的情懐才是。如果他們的心緒還捉摸不定,此時涉及財務恐非明智之舉。
這時候還有另一件不合適做的事:面對兒女不孝,不宜因此苛責你的配偶,雖然推諉卸責做起來最為輕鬆。但是想想,以後只有老伴還是忠心地陪伴你度過晚年,不論將來如何,你們都是同命鴛鴦。若能為了面對當前困境而夫妻更加同心,如此也算是得到额外的祝福了。

即使兒女已經成年,我們做父母的天職卻還沒有結束,説到底了,這個責任要持續到我們回天家,向上帝交帳為止。不論兒女如何地自以爲是,他們的人生總也是踩著我們的腳蹤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到老了還要注意身教,因為他們這個世代最需要的就是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