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查克 著 ■ 周明儀 譯

熱騰騰的菜從美玲手中滑落到地板上。她不可置信地望著一地的碎肉、飯粒、醬汁,心想:這簡直就像我這個人,一塌糊塗、一團混亂!

美玲一邊收拾善後,一邊喃喃自語:「我得找人幫忙,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美玲是衆多因自我形象極度低落,而尋求協助的單親之一。這幾年來,我目睹許多像她這樣的單親,因爲走對了路,而一步步找回生活中應有的平靜和自由。以下是幾個重要的步驟:

認清事實
因著丈夫的遺棄,美玲的自信與自尊喪失殆盡。她的公婆指責她是不稱職的妻子,是夫妻失和的禍首。她剛生下老三,丈夫就在她産房門口提出離婚要求。

現在美玲最需要的,是走出過往傷痛的陰霾,面對事情的真象。因爲長久沈溺于痛苦的情緒中,只會叫人更加逃避事實。唯有坦誠面對過去,才能得到情緒上的抒解。

就像醫師在動手術前先要求病人照X光片一樣,我請美玲概述她的婚姻生活。我們得先抽絲剝繭,查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之後,才可能對症下藥。

理清責任
當美玲列出曾經傷害過她的人的清單,我便在人名上劃圈來幫助她理清造成錯誤的責任所在。美玲覺得自己沒有扮好妻子的角色,導致丈夫遺棄。但是,當她看清了丈夫的許多問題源起于婚前時,她就可以安心地把解決問題的「責任圈」(Circle of responsibility)劃在丈夫的名下,不再強求自己單獨負起婚姻破裂的責任。

美玲的公婆指責她是兒子諸多問題的禍首。經過我們仔細評量事實之後,認清她丈夫的酗酒、外遇,及公婆的否認事實心態,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不在她的「責任圈」內。她同時確定了自己的責任圈範圍,包括:尊敬他們,接納他們,並且原諒他們,而不是企圖改變他們。

設定責任圈
每一次公婆來看孩子,婆婆總是毫不客氣地問起她的房産、財務,管教兒女等等問題。美玲以爲對于長輩的問題,都該據實全部回答,但事後卻十分懊惱,憎恨婆婆探人隱私。

經過分析,美玲明白,回答公婆的問題並不屬于她的責任圈。我指導她如何對公婆保持尊敬及心平氣和的態度,並且劃定安全界限。

父母的角色在子女結婚之後,應有所改變。我們可以客氣、禮貌地拒絕回答父母不合理,或是侵犯隱私權的要求。如果美玲如此做,公婆的反應,得由他們自己負責,不是美玲。

大部份的時候,美玲的情緒穩定與否,與她是否能劃定、理清、恪盡自己的責任圈有關。

美玲擁有三個女兒的監護權。法庭對前夫的探視權也有限制,但他總不守規定,並常在孩子面前講粗話、數落美玲,怪罪她造成離婚。「你清楚自己的責任圈吧?」我問美玲,她十分明白問題所在,卻無法做到。

保持負責的態度
現在,她需要饒恕前夫。爲什麽?因爲他還會再犯錯,只有饒恕可以爲雙方帶來好處。我告訴美玲,只要她活著一天,她的前夫就可能繼續傷害她,在她的責任圈內,她可以選擇活在放手的釋放和原諒的自由中,或是被心中的苦毒所摧殘。接著她反問我一個有關饒恕的問題:「難道我的前夫不需要認清他自己的錯?」

我告訴美玲:“饒恕不負責任的人是你的責任,而你丈夫認清他的過錯是他的責任,這不是你需要負責的。”

美玲誠實地面對過去的婚姻,把責任清楚地分配到自己及其它人手中之後,生活頓時變得容易掌握。每四個月,她到我的辦公室做例行協談時,總是告訴我她如何應用我告訴她的這幾個重要步驟而盡到自己的職責:「不管別人怎麽做,只要我能認清我的責任圈,我便擁有無可限量的自由!」

心靈的自由自在對美玲而言,得之不易。經過一連串的努力,她總算能重新控制自己的生活,以笃定取代混亂。從外表看來,環境似乎沒有什麽改變,但在她心中,卻是煥然一新了。 美玲現在安居家中,住在屬于自己的責任圈裏。

(「At Home in Your Circle」,Chuck Lynch 著,周明儀翻譯改寫 。Used by permission from Focus on the Family.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Pixabay。)